主动为农民工垫付工钱,全家协力5年还清近百万债务——只为“不欠农民工一分钱”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虽然是个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但谯城区魏岗镇武楼村的武中海却把诚信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从2014年开始,他累计垫付农民工工资及利息90多万元。2019年底,经过一家人共同努力,终于偿还了垫付农民工工资的所有欠款。

2021年6月,武中海一家被评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家庭。

武中海夫妇(资料图)

垫付工资款 不欠血汗钱

2014年之前,武中海一家人的日子蒸蒸日上。武中海夫妻常年外出打工,为人实在口碑好,渐渐有乡亲投靠他。2011年,夫妻俩带着村里十几个人,组建了自己的工程队。儿子武腾腾在市区开个手机店,凭手艺吃饭,生意日益兴隆。

然而2014年时,武中海打工的建筑商资金不到位,工人工资发不掉。“工人是我带来的,我一定要把工钱给他们。”武中海当时想。为了帮父亲筹钱,儿子武腾腾、儿媳王俭俭主动抵押在市区的住房贷款15万元,在年底结清了当年的工资42万元。

武中海打听得知,建筑商与开发商发生矛盾,正在打官司,工人的工资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工人是我带出来的,他们挣的都是血汗钱,不能让他们两手空空,我就是再难,工资也一分都不能少!就算卖车卖房子,我也要把工人的工资垫付上!”武中海说。

武中海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谅解与支持。儿媳王俭俭安慰说:“爸,我们支持你的决定。我们一家人有手有脚,只要勤奋肯干,可以慢慢还债。”儿子和儿媳把唯一的一套住房拿出来做抵押,又从孩子舅舅家借了一部分,就这样2016年春节前,一家人拿着借来的40多万元,分给了农民工兄弟们。

几年下来,武中海累计垫付的农民工工资及利息达到90多万元。

生活难上难 全家共担当

2018年,在工地干活的冯秀真突感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确诊甲状腺癌,这对于他们已经负债累累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武中海立即从亲戚家里借了3万多块钱,带妻子冯秀真到蚌埠看病。手术住院期间,为节省开支,武中海和儿子武腾腾一直在病房里凑合住。

给妻子做完手术,看着家里厚厚的账本,武中海再次踏上打工之路,留下妻子交由儿子、儿媳照料。冯秀真手术住院期间,精神萎靡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武腾腾在医院照顾时就经常搜集一些医疗科普文章给她看,儿媳王俭俭更是床前床后悉心照料。

“看着家人都那么努力地工作,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冯秀真说与很多没有抢救过来的癌症患者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所以自己要奉献社会,回到社会。2018年2月,冯秀真一家四口在志愿捐献遗体(角膜)登记表和器官捐献志愿书上,分别签署了各自的名字。

无债一身轻 携手新生活

为了早日还清家中欠款,术后一个多月,冯秀真就到市区打工。手术完8个月,冯秀真重新来到武中海的身边。夫妻俩一边在工地打工,一边维权讨薪。为了省钱,他们每天吃两个鸡蛋都成了奢侈品。让他们感动的是,打工期间,从没有一个亲戚催过他们还钱。

“俺两口子现在在工地打工,虽然这几年日子过得很苦很累,对孩子也很愧疚,但是我们不能欠农民工的一分钱,这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武中海说。“他们一家人向来说话算数,我相信中海早晚都会把钱还给我的。”工友武中林说,他已经拿到了所有工钱,更相信自己认对了人。

这几年,为了偿还银行贷款及亲友的借款,武中海夫妻起早贪黑,在工地上打工,儿子、儿媳也一直帮父亲承担起还款的责任,毫无怨言。2019年底,经过一家人共同努力,终于偿还了垫付农民工工资的所有欠款。

“无债一身轻,我们一家人又能重启新生活了。”56岁的武中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