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他担当作为、争做表率,始终将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在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开展、联系群众等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身为管理团队的领头人,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为医院量身打造全面、系统的发展策略,将患者满意作为衡量医院工作的“金标准”,把涡阳县中医院打造成全省紧密型医联体的典范。他就是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涡阳县中医院党委书记江树连。
江树连(左四)参与所在支部活动
患者满意是工作“金标准”
一大早,涡阳县中医院肿瘤科的医生就开始常规查房了。在56岁的肝癌患者盛先生的病房里,医生仔细询问他的身体情况,并进行相关检查。由于盛先生还存在肢体上的病症,他的日常生活护理都由其老伴负责。医护人员在了解老两口的家庭状况后,给予了一些贴心服务,让盛先生夫妇感激不已。
“北京、合肥大城市的医院也都去过了,感觉还是家门口看病更方便。现在住院条件都不错,诊疗手段也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家里的医生、护士对俺们照顾的好啊,跟自己的亲人一样。”盛先生感慨地说。
“咱们肿瘤科创建以来,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医护团队更加专业,治疗药品更加齐全,患者口碑也越来越好,运行一年多来,48张床基本属于满员状态,患者对我们的医疗服务都很满意。”肿瘤科副主任张晓娟说。
“患者的满意度是检验医院工作的‘金标准’。涡阳县外流病人比较多,其中肿瘤病人更多,以前涡阳的肿瘤病人要么到亳州,要么到蚌埠,也有一部分到合肥,或者北上广等大城市就医。现在在安徽省中医院的支持下,我们也开设了肿瘤科,省中医药肿瘤科专家每周都会过来坐诊,患者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城三级医院的服务,老百姓的满意度很高,口碑也非常好。”正在开展常规医疗行政查房的涡阳县中医院党委书记江树连告诉记者,涡阳县中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基础较好的老牌中医院。2018年12月18日,涡阳县政府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约,成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涡阳分院。不久,他受命来到涡阳县中医院任职,负责医院全面工作。
初来乍到,身为医院管理团队的领头人,江树连每天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吃住在医院,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他深入医院的每一个科室,走遍医院的每个角落,把医院的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胸。经过深入摸底、全面剖析、大胆推测、谨慎求证,最终为医院量身打造了全面、系统的发展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医院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为了把紧密型医联体做深、做实、做细,江书记根据涡阳县医疗现状和分院的实际需求,有选择性地与总院成立14个专科联盟,又分别与安医二附院、南京市中医院、蚌医一附院、亳州市人民医院签订9个专科联盟,邀请各个专业的专家到我院查房、手术、坐诊、带教、讲学。经过两年踏踏实实的建设,医院的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成功开展了50余项三新技术和项目,很多项目填补了我院甚至亳州地区的技术空白。经过多学科协作,医院成功救治了众多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病例。”涡阳县中医院副院长刘炳霞介绍,为充分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医疗资源的下沉形成医疗资源共享,惠及更多涡阳患者,在江树连的多方努力下,专科联盟建立了定期帮扶机制,实现了人才技术的上下贯通。通过选派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医生定期到涡阳县中医院开展坐诊、查房、手术,帮助创建中医特色专科,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便了群众在当地就医,就医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江树连(左二)在常规医疗行政查房
党建引领是发展“红引擎”
除了做好业务上的工作,江树连作为涡阳县中医院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他始终把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将党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全面发挥党建引领在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红引擎”作用。
“医院要更好地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党建然后促进业务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为想让老百姓在县城就能享受省级医疗服务水平,必须靠党建去引领队伍。”江树连告诉记者,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医院改革发展最重要的保障,为此,他十分重视医院党建工作,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齐抓共管,力争使党建工作融入医院发展、引领医院发展、推动医院发展。上任之初,他秉承“强基础、重服务、育名医、创名院”的办院理念,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彰显医院公益属性,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在当地就医,不断推进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我是医生也是院长,但我更是医院党组织书记。我们有很多党员医生,他们要治病救人,但不能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要履行好党员的义务。”江树连介绍,为提高各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医院党委在不影响业务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党员的责任,做到党建与业务相融,让每个党员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身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去。日常工作中,他发现很多医生党员,因为手术或者坐诊,不能按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于是他在医院设立了微信公众号,同时把党小组细化,创新性地提出了“白衣天使党小组”,每周开展“十分钟学习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利用“学习强国”和电教平台对职工教育全覆盖,把党建和业务进行深度融合。
此外,江树连主持修订了医院章程,将党的建设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并完善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党委作用,为医院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1月,涡阳县中医院党委荣获亳州市委组织部“五星基层党组织”称号。
“坚持党建引领,同时和安徽省中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通过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标识制度和管理规范,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职工的幸福感。”江树连介绍,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与托管前相比,涡阳县中医院的各项指标都有大幅提升,其中门诊人次增加32.1%、出院人数增加36.8%、手术台次增长37.2%、医疗收入增长72.3%。
近日,随着二期内科综合楼投入使用,涡阳县中医院床位数扩至1100余张。医院突破了之前的瓶颈,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2019年成功获批同意设置三级中医医院,成为全省紧密型医联体的典范。
“医”心为民是平生志
近年来,涡阳县中医院充分发挥医疗一线党员医护人员的表率、引领作用,推动科室快速发展。疫情期间,作为涡阳县中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江树连带领党员队伍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每天深入到发热门诊、医学隔离点实地督查指导,布置疫情防控工作。在党员医护人员的带领下,全体医护人员坚持“医”心为民,坚守抗疫一线。2020年1月31日,涡阳县中医院成立“援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8位医务人员奔赴我市战“疫”第一线;2020年2月,涡阳县中医院护师郑璐作为我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一员,奋战武汉抗疫一线。
“很多支援外地的医护人员当时并不是中共党员,他们大都是受到医院党员医护人员一心为民、英勇抗疫行为的感染,自愿报名参加的。在历经抗疫一线的洗礼后,他们中的很多优秀同志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江树连介绍,他刚到涡阳县中医院任职时,医院仅有60多名党员,其中1/3以上还是在高校发展的,90%以上的科主任和护士长都不是党员。随着医院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党员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不断增强,医院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三年来,新发展党员30多名,包括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医院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力量得到进一步强化。
“随着近年医院党员数量的增加,经过医院党委反复研讨,决定把原来的4个支部暂时分成8个支部,下一步的目标则是把支部建立在科室上,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江树连说,患者到医院就医时,不仅看重一家医院的技术实力,也越来越重视医院的服务。因此,作为一名医生,他始终坚持“医”心为民,着力在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方面下功夫。他经常带队对医院窗口科室进行暗访,通过实地察看,发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医院还有哪些工作需要改进提升。同时通过评选医院窗口科室“服务之星”,对表现优异的窗口科室给予表彰奖励,对表现较差的窗口科室进行批评教育,从而促进各科室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江树连书记的带领下,医院党委开展以党建引领全院的业务工作,使全体医护人员及党员干部深刻体会到白衣天使的职责和使命,切实增强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并且加强党内监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医院内部存在的个别不良现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涡阳县中医院纪委书记陈武说。
“随着近年医院党员数量的增加,经过党委反复研讨,决定把原来的4个支部暂时分成8个支部,下一步的目标则是把支部建立在科室上,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江树连表示,在党建引领下,医院党委班子还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做了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包括“十四五”规划,“我们的二期工程今年已经投入使用,后面还有三期工程,包括体检中心、康养中心、老年病中心等,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给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也一定会越来越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获评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为契机,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创新性地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队伍活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在追赶超越中实现更大作为。”江树连说,为民服务没有止境,健康追求也没有止境,作为涡阳县中医院的一名党员干部,他将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带领全院职工珍惜“白衣天使”的荣誉,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守护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李心强 任雷 文/图)
快评
患者满意才是最高标准
“患者的满意度是检验医院工作的‘金标准’。”这句话背后是涡阳县中医院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举措。在江树连的带领下,涡阳县中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医”心为民,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了解患者需求,倾听患者感受,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走出了一条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的创新路。(任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