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亳州各类知识分子只占当时总人口的0.3%,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新中国成立前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这部分知识分子在亳州地区数量虽少,但不少成为党政军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员。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毕业或在校的青年学生。三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主要包括教师、医生、留用的机关干部,以及少量的学者、专家和银行职员等,其主体是教师。
由于亳州各县知识分子大都集中在教育界,亳州对知识分子的改造重点放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改造教育。1950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一到二年时间里,在所有大、中、小学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开展学习运动,进行思想改造。亳州各县每年利用寒、暑假,都要举行教师学习会,先后组织教师学习《社会发展史》《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中国共产党简史》,国内外的形势和任务等等,教育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启发他们自觉清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影响。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懂得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工农及其子女有享受教育的优先权,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的道理。许多教师走出校门,动员工农子弟入学,业余举办民校、冬学,开展扫除文盲活动。
1952年2月1日至7日,亳县在初级师范学校召开大会,共148人参加,有公立小学校长、主任34人,私立民办小学校长主任27人,教员51人,模范教师12人等,教师通过学习进行思想改造。1953年9月6日,开办亳县师资训练班,在五个月的学习当中,经过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学习,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思想觉悟。到1954年寒假,亳州各县基本完成小学教师思想改造任务。
教师思想改造结束后,各级党委加强了对学校改造的领导。一些学校建立了党委会和政治辅导处,加强了教职员的政治学习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习方法上,一是支部加强领导,全党重视,支委分片分组掌握,定期召开学习组长碰头会,汇报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二是以阅读文件为主,边阅读边讨论,密切联系实际,结合检查,加深了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的落实。三是为加强领导,支部确定较强的党员干部担任组长,首先作好准备,讨论时引导启发,做到个人发言有准备,小组讨论有记录。四是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照本人检查以往对知识分子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李之平 陈显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