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亮眼,未来可期!——解读2021年上半年亳州“成绩单”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生产总值971.0亿元,同比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增幅比全省高1.8个百分点;夏粮再获丰收,总产达318.3万吨,位居全省第2位……日前,我市“十四五”首个半年报公布,一系列经济数据可圈可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加快、稳中趋优、稳中向好”四个特点。

哪些数据值得重点关注?如何准确把握亳州经济形势和基本走向?有关人士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安徽济人医药集团研发中心项目

稳中有进  “十四五”开局良好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971.0亿元,同比增长14.1%,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居皖北六市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7.5%,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5亿元,同比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341.6亿元,同比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516.9亿元,同比增长14.5%,两年平均增长7.4%。

与往年经济数据相比,今年的统计数据中,多处提及一个新的指标“两年平均增长”。这个数据有怎样的参考意义?市统计局副局长席胜告诉记者,用“两年平均增速”,主要原因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导致基数比较低,为了消除同比基数的影响,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计算两年平均增速,可以更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延续性和可比较性。

上半年,在2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有1项指标增速居全省首位、5项居前三位、9项居前五位,16项居前八位。主要指标增速位次前移,有18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一系列经济指标,折射着我市的发展活力和未来潜力。

亳州学院经济学博士许正松分析认为,这些指标和数据均显示我市上半年经济增长快于全省,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十四五”经济发展开了个好头。

“从当前形势来看,下半年我市经济发展将持续向好。”席胜预测,下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有可能放缓,但会稳步提升。目前,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转型持续加快,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未来中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为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许正松也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市应把握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的机遇,继续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发挥龙头和支柱作用。亳州是中华药都,中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应不断完善中药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打造现代中药农业新业态,建设中药材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和中药产业园区,加快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打造中医药制造业优势集群,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稳中加快  市场信心提振

上半年亳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在哪?席胜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上半年,我市通过减税降费让利等措施为企业减负39.9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10258个可网上办理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政府、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70个、55个工作日;建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为7719家企业提供88项“免申即享”服务,共发放资金9441万元。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的优惠扶持,服务的效能提升,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上半年,我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0个、总投资432.3亿元、同比增长18%。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7个,总投资25.8亿元、增长573.3%。实施省市重点项目992个,分7批集中开工重大项目84个、总投资356.8亿元,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竣工率、开工率分别居全省第3、第5、第5位。

“从中可以看出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席胜分析说,上半年我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5亿元,同比增长17.1%,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企业想发展壮大,不断增加投资,银行发放贷款支持经济发展,这些数据都可以反映出市场信心的提振。

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上半年我市物价基本稳定,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3亿元,同比增长33.5%,高于全省6.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皖北六市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13.5%。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0.1亿元,增长3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4.2亿元,同比增长37.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534.6亿元,增长29.7%;餐饮收入69.7亿元,增长72.7%。消费结构提档升级,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110.2%和30.4%,带动了整体消费的回暖。“预计下半年,在疫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消费增长势头将进一步持续。”席胜说。

稳中趋优  创新推动发展

创新,推动企业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日前,在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研发部,记者看到研发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该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产品的企业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其研发生产的疏风解毒胶囊是独家专利中药品种,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正在开发疏风解毒胶囊的儿童剂型,研发成功后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济人药业研发二部经理李翔宇介绍说。

像济人药业这样以科技创新迈上发展快车道的企业,我市还有很多。今年上半年,我市6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增幅比全省高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5%提高至3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8.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6.7%提高至28.1%。

“上半年,全市限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84%,高于限上零售额增速50.2个百分点。全市快递业务量完成1.05亿件、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71.7%、居全省第4位。”席胜介绍说,从中可以看出,我市除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新型业态也加快孕育,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在疫情特殊时期抓住了契机,实现了高速发展,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2万户、增长11.1%。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4%,比上年同期提高22.5个百分点,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突破4000家。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我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增长47.1%、比全省高11.7个百分点,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亳州可以以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打造经济增长点。”许正松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建议紧跟数字经济、新基建发展趋势,加快推动以电子信息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集中力量发展中高端装备,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稳中向好  民生保障有力

今年上半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群众生活稳中向好,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上半年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160.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3%。其中,教育、节能环保、住房保障分别增长19.9%、28.2%、74.0%。32项民生工程中有3项工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分别是贫困残疾人康复、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经济快速发展也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良好基础,上半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83元,同比增长13.9%,增速居全省第9位,两年平均增长9.1%。农村、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100元和18228元,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9%和7.4%。

席胜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各县区还会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未来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许正松则建议,我市可通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等措施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为了保障群众就业,我市加快实施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等民生工程,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3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5%,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人社局先后与上海市奉贤区、江苏省连云港市等6个城市签订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人社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关注重点群体就业扶持、援企稳岗等政策。今后,我市将与长三角区域城市联手,围绕招聘就业、人才培养、社保服务等方面深入开展协作配合,保就业保增收。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