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家里墙面上被小孩乱涂乱画,很不雅观;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垃圾,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现在多好啊,进村就眼前一亮,心情特别好。”谯城区华佗镇祝集村在外打工多年的闫芳利,回到家里看到村里变化感慨地说。
改造后的祝集中心村
改造后的祝集新村文化广场
升级改造村容环境
走进祝集中心村,平坦的水泥路旁,太阳能路灯排列有序。高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法治文化广场、一栋栋崭新的农家小楼拔地而起,同时与之配套的公厕和污水处理站,幼儿园、健身器材更是一应俱全。
“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吃不愁、穿不愁,临老住上小洋楼,空调房间听大戏,幸福晚年乐悠悠。”对于祝集美丽乡村建设,见证了这一巨大变化的80岁老党员燕绍顺感触颇深。
“过去,村内大街小巷净是断头路,道路狭窄,路两侧堆满柴草、垃圾,严重影响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现在道路畅通了,环境也好了,群众出行也方便了,彻底告别了村里脏乱差的状况。”说到村里的巨大变化,村民方怀礼心里像乐开了花。
据该村党总支书记祝现洪介绍,2019年以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共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省级示范村建设,通过对老新村进行升级改造,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在精神文明方面,该村新组建了广场舞队伍,开展了“五好家庭”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幸福指数、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改厕“改出”新生活
走进70岁村民井芳才家,以前臭烘烘的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以前和现在简直没法比,过去晚上上厕所很不方便,现在好了,上厕所既方便又卫生,上完厕所水一冲,一点味儿都没有,又舒服又干净。”井芳才高兴地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祝现洪介绍,为了改出既适用又实用的厕所,村“两委”在深入调查、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简单实用、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等原则,为农户确定了三格式化粪池式改厕模式,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改的是厕所,变的是观念。通过改厕,不仅改变了村民落后的卫生观念,也改出了农村群众的文明新风尚。“现在连厕所都这么干净,大家的卫生意识都提高了,垃圾也不乱丢了,村里环境也跟着好了很多。”村民井文学深有感触地说。
广场舞“舞出”新风尚
“挥挥手,我目送你走,才觉得心里好难受……”夜幕刚刚降临,祝集新村文化广场就热闹起来了,伴随着悠扬的舞曲,村民们个个神采奕奕,自然而然地排好队形跟着教练踏歌起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欢乐的笑容。
祝集中心村幼儿园园长赵月芬是广场舞的“发烧友”,每天晚饭后,只要家中没事,广场舞队伍里总能看到她的身影。“以前日子都过不好,哪还有心思跳舞。现在不一样了,生活好了,房子漂亮了,吃穿又不愁,白天工作,晚上跳跳舞,开心得很。”说完她又融进了跳舞的人群中。
“以前一到晚上就窝在家里,想娱乐一下就几个人凑在一起打打麻将,既影响身体健康还不利于邻里团结。自从有了广场舞,每天晚饭后跳上几段,身体好了,心情都跟着好起来了。”村民孙玉侠高兴地说。
据该村妇女主任田景梅介绍,村里环境好了,群众的生活也好了,休闲的时间也多了,大家都渴望像城里人一样有点娱乐活动,组织大家跳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增加了友谊,邻里关系更好了。
文化墙“画出”新风景
走进祝集新村,一处处生动靓丽的文化墙绘让人眼前一亮。文化墙画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孝道美德为主要内容,和谐的生活愿景、新颖的题材内容、多样的版面编排,各种生动形象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村口这幅讲述‘百善孝为先’的绘画有很深的含义,教育全村老少孝顺老人,懂得感恩。”指着墙上的绘画,村民陈秀芝说。
“‘文化墙’的绘制以通俗易懂、接地气为准则,即便是不认字的村民,也能看明白画中的意思。”祝集村村主任李芳魁介绍,“原本冷冰冰、脏兮兮,‘牛皮癣’似的墙体变成了‘政策明白墙’‘文明礼仪墙’‘美德教育墙’,美化环境的同时,又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乡村美景入画来,幸福生活踏歌至。污水管网建设、改厕、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美化……近年来,祝集村在环境“硬件”和文明“软件”上加大投入民生实事建设,经过环境整治、实施垃圾分类、打造法治文化广场,设立宣传长廊等真正实现了如诗如画的乡村风景,使得乡村文明和谐之花得以绽放,成为村民们心中真正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