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某日,办公室忽有访客,来的是高中时同班的L同学,与其素少往来。待寒暄落座后,欲给其泡茶,坚辞不受,称略坐便走,只好作罢。

先是聊了几个较熟的同学:某某现在生活惬意,某某正烦恼缠身等,又说大家性格都没怎么变,当初学习成绩好的如今多在体制内,有的进入机关、甚至当了领导,有的当了教师,多是过着平静安稳的生活;成绩一般的,多数成为自由职业者,也有个别精明的当上了私企老板,但总体上差别不大。

L同学当时在班里学习中游,亦不善交往,属谨小慎微之人,毕业后分配到税务部门。同学间有聚会或大小事,不通知他,他事后埋怨;通知他参与,他又会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推辞。久之,便少了来往。

比如今天,他的到访我是欢迎的!给他泡茶,坚决不让,过了一会儿,又说什么“老同学来了,连一杯茶都没有”;说“坐一会儿就走”,东拉西扯一个多小时还没结束;才说老同学应该多聚聚,转眼又说其他同学诸多不是……我竟然无言以对。

我们同学都是六十年代中后期的人,大都“奔六”了,在职的也将退休。一生能有幸成为同学,大家都应珍惜这份感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同学关系也是江湖,有人社会习气重,把同学当成可利用的工具、而非生活中的益友;有人生活不如意,有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同学交往。

现在流行建各种微信群,大学同学、中学同学,甚至小学同学都建了群。而在群中,大多聊的都是生活琐事,或劝人如何养生、或相互调侃,久而久之,我也学会潜水了,偶尔翻开手机看看,一笑莞尔,然后继续做事。

我很看重同学情谊,也愿意与同学交往,但那些话不投机的再是同学也不想打交道,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