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致富鹅“唱响”振兴歌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出现时,在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一处绿色环抱的养殖场内,一只只健壮的大白鹅开始“嘎嘎”地围住王占勇,争先恐后地抢着他手中的“早餐”。

王占勇今年44岁,是大李集村有名的养鹅能手,养了3000多只鹅,年经济效益超过10万元,附近村民都称他为“鹅司令”。在养鹅之前,王占勇与妻子靠打工生活,由于踏实勤快,两口子年收入5万元左右。不过,王占勇并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干出一番事业来。

说干就干,王占勇先后到南京、巢湖等地考察,发现肉鹅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而且大李集村水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养鹅,养出的鹅体大健硕。2018年,他从外地引进1000只优质鹅苗,开始发展特色养殖。

刚开始,王占勇把养鹅想得过于简单,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结果一场暴雨突如其来,小鹅没有及时赶进棚圈内,被淋死了900多只,投入的2万多元几乎全部打了水漂。然而,一次失败并没有让王占勇灰心丧气,他又购进了2000只鹅苗。这次,他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与家人24小时轮值在养殖场,像看护婴儿一样精心呵护着小鹅。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占勇的第二批鹅苗健康茁壮成长,成活率达到了96%。4个月后,这批鹅成功出栏,纯收入10多万元,王占勇也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今年,王占勇扩大了养殖场地,把场地附近的沟塘承包下来,鹅的数量达到了3000只,预计纯收入15万元左右。

在不断壮大养殖场的同时,王占勇不忘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养鹅产业。“我们大李集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政策支持,我要积极帮助前来取经的有养鹅意愿的村民,带动更多的人共同致富。”王占勇表示。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