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技艺——赋予文物第二次生命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1月12日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在市博物馆后院的空地处,有两个忙碌的身影,她们是拓片技艺的传承人杨灵芝和陈曦。趁着”给力”的天气,她们合作将两面碑刻上的文字用“拓片”技艺保存下来。

工作之余,杨灵芝和陈曦会在博物馆的展厅里重新回顾自己的拓片作品,并商讨研究如何做到更好。

把碑面清洁干净是制作拓片的第一步

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

工作之前,陈曦先将需要使用的工具准备好

贴上宣纸后,用鬃刷刷平,使纸与碑面密合,不能出现气泡和褶皱。

据了解,拓片制作工艺大致需要四步。首先要对碑面进行清洁,将宣纸慢慢粘在碑面上。用刷子刷平,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第二步进行敲打,使宇凹入。第三步是上墨。用拓包在宣纸上均匀捶打,使得宣纸拓下黑底白字的印面。最后一步是取下拓片。待拓片至八九成干时,将拓片揭下,平面放置,自然晾干以后,一个拓片就制作完成了。

制作拓片的工具包括包括:鬃刷、木锤、宣纸、墨汁等。

用拓包在宣纸上均匀捶打,是上墨的主要方式

结束所有工序后,两人小心翼翼地将宣纸从碑刻上揭下来

在现场,陈曦还向记者展示了制作拓片的工具。包括:鬃刷、木锤、宣纸、墨汁等。拓片对研究历史、文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杨灵芝则表示,拓片除了用于研究,还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种技艺不该因为现代科技的发达而淘汰,反而应该好好地传承下去。

记者:刘心珠 摄影报道

编辑:蒋海涛 审校:丁静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