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市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的新发展阶段。目前,亳州发展面临着国家、省级诸多战略规划、政策方案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例如,“一带一路”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安徽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以上规划、政策措施和方案中有许多涉及亳州、利于亳州发展的方面。
在新发展阶段,亳州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坚持建设“一都(世界中医药之都)一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一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一城(华夏酒城)一市(文化旅游强市)一中心(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奋力走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也要意识到亳州在新发展阶段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外部环境上,百年大变局和世界疫情叠加,外部经济发展存在一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在全球化的今天,容易对我市的发展造成冲击。内部方面,我市发展存在一些短板: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行政区划不尽合理、只有一个市辖区,城镇化水平低,群众收入不高等。
一、新发展阶段打造亳州新增长极的必要性分析
面对充满历史机遇和重大风险挑战的新发展阶段,我市必须紧紧抓住政策叠加效应的重大战略机遇,补齐发展短板,激发内生动力,积极迎接挑战,通过打造新的增长极来助力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
新的增长极是协调亳州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亳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和县城发展更快。同时也存在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通过打造新的增长极可以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也利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新的增长极是解决我市“一市一区”问题的客观需要。亳州市所下辖的区仅有一个(谯城区),三面被河南省环绕;市区偏安西北一隅,与三县距离较远,对三县的辐射力、带动力很弱;三县对亳州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十四五”时期,安徽省在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方面,拟积极解决“一市一区”等问题。通过在谯城区与三县接合部增设一区,作为市区副中心,既可以解决我市“一市一区”问题,又可以增进县区之间的联系,发挥市区对三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新的增长极是提高我市城镇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我市2020年底城镇化率(常住人口)为45%,比2015年增长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1.8%,比2015年增长7%。纵向来比虽增长很快,但横向来看,放眼全省、全国,我市城镇化率很低,人均收入不高。打造新的增长极,可以较快提高我市城镇化水平,增加居民的收入。
二、对打造亳州新的增长极的定位设想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轮驱动”“四化同步”道路,形成以工带农、工农互促,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把新的增长极积极打造成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开展“双招双引”,培育产业集群,提升承载能力,实施项目建设,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努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加中药材种植品种、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健康养生、养老托育、文化旅游、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把新的增长极高水平打造成皖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打造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创业,持续开展 “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和帮助青年学子创业活动。促进重点人群就业,通过就地城镇化,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把新的增长极建设成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区和示范基地。
打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轨道上的亳州”“高速公路上的亳州”“航道上的亳州”“翅膀上的亳州”等“四上亳州”新机遇,构建铁路、公路、机场等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完善医疗、工伤、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把新的增长极打造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成区。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牢牢树立“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树立生态大系统观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家园。树立“生态+”理念,推动产业发展绿色化生态化。培养生态消费、绿色消费理念,树立绿色低碳、节约为荣的生活理念,推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新的增长极打造成经济社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全面转型区。
三、打造亳州新增长极的可行性路径研究
打造新发展阶段亳州发展新的增长极,可以借鉴别的地区发展的一些模式,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十四五”时期,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在下个五年,乃至在2035年前,争取成功打造亳州发展新的增长极。
高新区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由各级政府批准设置的科技工业园区,是为发展高新技术为目标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在谯城区与三县接合部地带的中心,选择交通位置优越、基础条件好的镇,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管委会。
试验区(实验区)模式。试验区现在多为实验区,是位于缓冲区外的一个多用途功能区。例如,毛集实验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管辖三镇一景区一园区,面积达201平方公里,人口有13.5万。高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采取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模式,扩大规模,把周边发展较好的乡镇纳入其中。
适时设区。经过进一步发展,按照上级标准,适时申请启动行政区划调整,遵循“撤一设一”的原则,设立新的市辖区。
(本文系“亳州市2021年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A20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