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亳州大地的气温持续走低,一望无际的田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较好,为冬日的田野增添了一些生机。
在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民族村,除了大片的麦田,富农家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显得格外耀眼,尤其是一处仅大棚面积就高达10亩的超级棚,在冬日的阳光下,甚是吸引人的眼球。
超级大棚
室外寒风凛冽,棚内暖意融融。大棚内种植的黄瓜,已经到了收尾的时节,但大棚的主人、谯城区富农家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揣玉松依然在棚内忙碌着,为即将开展的第二轮种植做准备工作。
“这个超级大棚投资140多万元,每年种植的黄瓜可以净收入50多万元,农忙时节还能为10多个人提供就业岗位,可以说设施蔬菜种植,不仅增加了土地的效力,也让我们村里的人都富了起来。”揣玉松说,除了这个超级大棚,他自己还有8个普通的蔬菜大棚,总占地约20亩,每个棚的年收入可达15万至18万元,设施蔬菜种植已成为蒋楼民族村农民发家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快速致富项目和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揣玉松在介绍大棚蔬菜种植情况。
据揣玉松介绍,富农家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2月1日,成立时只有5名社员,目前已发展至420人,其中回族村民200人,成员出资总额500万元。2014年成立玉松种植家庭农场,2016年成立玉松种植家庭农场党支部。
该合作社和农场以共同繁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千家、带动千家、致富千家为服务目标。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合作社和农场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现有种植基地450多亩,每年种植和销售农产品2500吨以上,年销售总额1000多万元,辐射带动农户300户,解决180多农户转产就业,社员人均年收入达48000元以上,为当地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近年来,在揣玉松和广大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富农家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快速发展,先后获得谯城区区级示范社、国家级蔬菜种植标准园、谯城区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等荣誉称号。
普通棚内,黄瓜将在春节前上市。
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揣玉松在2014年被评为亳州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8年评为亳州市“双创双争”学用标兵、2019年1月评为安徽省“双创双争”学用标兵。
揣玉松说,未来他将带领合作社成员大力发展蔬菜园旅游项目和蔬菜深加工食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前来观光旅游的同时,享受到绿色蔬菜。结合本地实际,分析可行性,还筹划可行性计划,发展亲子游、情侣游、偕老游等不同文化特色的线路,让更多城里人到农村享受到农村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
★
记者:蒋海涛 李锦文 文/图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发布: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