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六一战略”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任务,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97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4亿元,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681.4亿元,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019.9亿元,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2%。
农业生产平稳向好。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312.9万亩,总产量达到514.6万吨,较上年增加9.4万吨,同比增长1.9%。其中,夏粮总产量318.3万吨,较上年增加2.3万吨,同比增长0.7%;秋粮总产量196.3万吨,较上年增加7.1万吨,同比增长3.8%。蔬菜产量312.7万吨,增长5.5%。肉产量41万吨,增长22.7%。牛奶产量1.1万吨,增长32.1%。
工业生产基本盘稳定。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较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30.9%,股份制企业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增长7.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31.1%。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长42.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2.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1%,汽车制造业增长6.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2%。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较上年提升4.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1.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9%;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1.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81.8%;第二产业增长8.8%;第三产业下降2.9%。
市场销售继续回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0.1亿元,同比增长20%,较上年提升17.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增长18.9%,餐饮收入增长32.3%。新业态快速发展,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54.7%。
财政金融稳定增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3亿元,比上年多13.9亿元,同比增长11.0%,较上年提升1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47.5亿元,比年初多增345.8亿元,同比增长13.8%,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贷款余额2742.9亿元,比年初多增362.5亿元,同比增长15.2%,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
进出口降幅收窄,利用外商投资快速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6.5亿美元,同比下降38.8%,较前三季度幅收窄7.9个百分点。其中,进口1.7亿美元,增长18.2%;出口4.8亿美元,下降47.5%,较前三季度降幅收窄8.6个百分点。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1亿美元,增长18.5%,较上年提升73.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1元,同比增长9.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19元,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9元,增长 9.7%。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5%,其中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衣着、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3.9%、1.9%、1.1%、0.3%和0.2%,生活用品及服务、食品烟酒、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1%、0.5%和3.9%。
记者:张珍 通讯员:段辰旭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