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统计局获悉,2021年,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优的良好发展势头。
农业经济运行速度不断加快。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97.8亿元,可比增长11.2%,增速位于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1.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业产值316.8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17.6亿元,增长6.5%;牧业产值133.7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11.6亿元,增长2.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9亿元,增长7.4%。其中,畜牧、种植两大产业实现产值450.5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90.5%。
粮食生产仓满廪实。2021年全年粮食生产总产量为514.6万吨,占全省12.6%,居全省第2位,连续2年稳产在100亿斤以上。蔬菜生产稳中有增。2021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全市累计蔬菜播种面积117.4万亩,增长3.7%;产量312.7万吨,增长5.5%。生猪产能继续恢复。2021年,全市肉产量41万吨,增长22.7%。特色种植迸发活力。2021年全市中药材种植收入32.8,增长75.9%。
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加强。2021年度我市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进度居全省前列,全市累计培育农作物新品种42个,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持续加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主要农作物农机作业托管服务面积分别达93.5%、95%以上,均居全省前列。全省首个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在我市正式投入运营,我市中药材成为全省农业产业互联网八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乡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2021年,全市累计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国家级示范村镇7个、省级示范村镇41个,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点8个,实现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覆盖;“快递+花草茶”项目连续两届获评“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全年发送7000多万件,居全国第二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1年,亳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19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9元,增长9.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2:1,比上年缩小0.01,低于全省的2.34:1,低于全国的2.50:1。
对下一步农业生产,市统计局相关人士建议,借势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记者:张珍 通讯员:曹翠侠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