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特别是下雨天,一个人时,会觉得倍感孤独。
可是有一个人,不管下雨与否,不管身处何地,孤独如一道光,照亮了她的一生。她是大家熟悉的三毛,她著作等身,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字中,浮现出不同的三毛形象:孤僻的三毛、勇敢的三毛、浪漫的三毛、潇洒的三毛、多情的三毛……不可否认,她一直是孤独的。在孤独中,她梳理了自己的一生,也在孤独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雨季不再来》这本书里,三毛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到三毛童年及青春的种种情怀及成年后的她对经历的种种感悟。童年及青春,本是人的一生中最充满希望和幻想的时光,可《雨季不再来》中的三毛,让我们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经历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成长,与众不同到让人心痛。触动最深的是她在坟堆里读书,那时的她认为只有死人是安全的,而她的朋友只有书。由此,她走上了一条与书为伴的“雨季”之路,变得敏感自闭,并为之被折磨很多年。
“这时候我注视着眼前的雨水,心里想着,下吧,下吧,随便你下到哪一天,你总要过去的,这种日子总有停住的一天,大地要再度绚丽光彩起来,经过了无尽的雨水之后。我再不要做一个河童了,我不会永远这样沉在河底的,雨季终将过去。总有一日,我要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醒来,那时我要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窗外如洗的鸟声,那是多么安适而又快乐的一种苏醒……”
这就是三毛从雨季和迷茫中成长得到的东西,她把雨季当作人生中的一个阶段,既参与到“雨季”的过程,也坚信人生是一段“雨”,一段“晴”。这般体验自己,那么不管痛苦也好、逃避也好、迷茫也好,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经历,经历过了,感悟到了,也就自我成长了。面对艰难困苦时,把个体的生命放到一个更广阔的维度里,跳出当前的处境,用未来的自己倒推着现在“自己”,自己给自己希望,而不是沉于一种负面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因为这本书,我爱上了三毛。既爱她的孤独,也爱她的坚忍。年少的她对生活的感知如此细腻,又如此绝望;她内心的情感如此昂扬,又如此封闭;她个性如此强烈,又如此追求内心的宁静。即将或已经进入“雨季”的读者们,都会从《雨季不再来》这本书中,得到些许感悟和成长,已经“雨过天晴”的读者们,也会从书中得到一些共鸣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