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马上到了,喜欢仪式感的人都在寻觅一本可心的书。
刚看了马伯庸的新作《长安的荔枝》,十分惊艳,忍不住与大家分享。马伯庸这个作家,既有丰富的文史功底,又有着出众的讲故事的能力,这本书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故事虽然很短,只有七万多字,却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情动之处,让人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这本书是有真实原型的,还是咱们安徽老乡,一位歙县的基层小官吏,叫周德文,任职于明朝朱棣迁都北京期间,他的官职唤作厢长,负责催办钱粮,采购各种建筑材料,来支援新都城建设,因为过度劳累而倒下。
故事围绕唐朝一个九品小官李善德突然接到任务:在杨贵妃寿辰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来展开。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这也是李善德一家的死路。为了家人,他决定放手一搏。书中细致描写他是如何不要命地奔波两地进行实地调研,如何靠自己出色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反复试验,如何安排部署落地执行,最终把新鲜荔枝运送时间压缩在十一天,从而成功运到长安,完成任务。
一口气读完之后,掩卷长叹。主人公是一个善良负责但有些懦弱的小人物,但刻画得惟妙惟肖。每个人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相似的自己,感觉他就是我,是他,是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终日为了生存而奔波奋斗,所以特别让人感同身受。我们这些小人物都深有体会,在遇到难题和挫折时,豪言壮语就显得苍白无力,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凭着一腔热血去放手一搏,想尽各种办法,注重每一个细节,坚持到底必能成功。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和疫情搏斗,很多人都有坚持不下去的感觉,但看到家人,想到责任,咬咬牙不知不觉又走了很远,正如书中所写“他这个人呐,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
致命任务来临时别人都会推诿扯皮,最终落到了他这个老实人头上;实地调研时的重重困难,安排部署时各路人马的不配合;执行时的各种突发状况等;面对这些,主人公没有气馁,没有一味地抱怨,而是不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正如他所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因为他与民为善,获得了许多人齐心协力的帮助,从而借助团队的力量获得成功;最可贵的是他始终没有失去为人为官的本心,初心未改使得他仗义执言,不畏权贵,反而在乱世中得以保全自己。
想找到自己的影子,想解决自己的困惑,想知道努力会不会带来成功,想知道坚持自己的初心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就来看看这本书吧,它会告诉你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