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与曹操的医相同途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瘟疫横行,百姓苦不堪言。面对这样的情景,从谯郡先后走出来两个年轻人决定拯救苍生,造福万民。一个醉心权谋,立志要匡扶社稷,平定天下,成为一代良相,另一个痴迷医药,决定精研岐黄,为百姓免去痛苦,成为一代名医。最后这两个年轻人都成了彪炳史册的人物,他们一个叫曹操,一个叫华佗!然而他们之间却充满了无数的恩怨纠葛。

华佗入相府

为了实现心中理想,曹操多年来东征西讨,历经无数艰辛最终平定北方。他深知战乱的危害,为了减少战乱对文化的破坏,在统一北方之后让专人收集发掘因为战乱而流失的各类文化典籍,其中就包括医药典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战乱对医疗事业的破坏。曹操患有头疼病,医治多年未能根除,反而愈发严重。万般无奈之际他想起了自己的同乡华佗,那个时候华佗已经声名鹊起,凭借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被世人称为神医。华佗到来之后,一眼便看出了曹操的病症,几针下去,曹操瞬间变得头清目明。曹操大喜,虽然医生在当时被人视为贱业,但曹操仍然把华佗视为上宾,邀请华佗在自己府中住下。

那时的丞相府可谓人才济济,各类名医齐聚一堂,像左慈、皇甫隆等皆为常客。各类医药典籍更是数不胜数,华佗在那段日子里每日与诸位名家坐而论道,不觉间自己的医术更为炉火纯青。曹操是一个注重养生的人,他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统一天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拥有一个好身体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曹操经常向那些名医术士讨教养生之法,曹操爱喝美酒更爱美食,他还将华佗、左慈等人给他开的药膳食谱汇集成册,编撰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美食专著《四时食制》,像流传至今的曹操鸡、曹操鱼头、华祖焖鸭等经典药膳皆是出自该书。曹操的小孙子曹翕(xi)深受影响,自幼便对医学产生了兴趣,他深知爷爷饱受疾病折磨,因此勤奋更甚,经常向华佗等人请教医术,华佗见其聪明勤奋也是十分喜爱,对其知无不言。最后曹翕终有大成,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潜心研究,编撰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曹氏灸经》,还针对其爷爷的头疼病创作了《头风论》(已佚)。所以即使在华佗死后,他依然靠自己的医术为曹操延续了十三年的生命。

不觉间华佗在丞相府逗留已两年有余,自觉在此很难再有提升,并且曹丞相的病只能缓解无法根除,况且自己心系百姓,在丞相府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医术,造福苍生,岂能因丞相一人而辜负理想。而缓解头痛的方法早已传授给曹翕,因此多次上交辞呈。曹操与其相交多年,对其渐生依赖之情,而头痛病并未根治,仍然时时发作,所以华佗多次请求离开曹操皆未批准。

元化之死

时间到了208年,这一年曹操感觉到自己的兵马一天比一天强壮,帐下更是谋士成群,猛将如云,已远非孙刘可比。而自己已经过了天命之年,自己如果再不举兵一统天下那么年轻时的夙愿以后更将难以实现。于是举兵南下,然而这次却在赤壁大败而归。

多年的征战早已掏空了曹操的身体,经历这次大败之后的曹操头疼病更加严重,而且猜忌之心更重,时常怨愤华佗不把头疼病给他根除。但是曹操并未被击垮,内心对平定天下的渴求反而更为强烈,因此他时常向人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因此他对健康的渴求更甚,时常让华佗“随侍汤药,不离左右”。

这一年华佗也到了人生暮年,他一直想让自己的医学经验流传百世造福苍生,然而曹操频繁的召见和怨怼使他无法全身心的进行创作,于是他再次请假回家。这次为了能够成功他称自己离家多年,家中老少全都依赖妻子照料,现在家中妻子病了,自己却无能为力,想回家给妻子看病。可能提及妻子触动了曹操的心弦吧,曹操一直对自己的发妻丁夫人心怀愧疚,便应允了华佗的请求。华佗利用回家的时间在家里夜以继日的撰写自己的医书《青囊经》,“青囊”即指自己常用的布袋也暗含想把自己的医学经验倾囊相授,饱含了华佗的无限希翼。

归家日久,曹操一次次的来信催促他回去,只因自己著作未成,华佗一次次的推脱说自己妻子生的也是慢性病,需要调养。一来二去曹操开始对华佗产生了猜忌之心,于是命人前去查看,并且嘱咐手下如果情况属实,就赐给他小豆四十斛,让他安心在家给妻子看病。如果没有,立马把他押送过来关进大牢。于是经过探查华佗便被抓了起来,临走之前《青囊经》并未写完,只能将未写完的著作装进怀里,在监狱里继续写作。

曹操晚年十分自负多疑,他接受不了华佗对自己的欺骗,于是便命人对华佗进行拷打,问其是何居心。此时华佗已经年近古稀,早已经受不起刑具的折磨,然而只因自己的心愿未了,青囊经未成,一直强撑着一口气,况且其精通养生之术,虽然年近古稀但看上去“犹有壮容”,因此他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拷打。华佗乐善好施,常常免费为穷苦之人看病,看管他的狱吏就是曾经受过华佗恩惠的人,因此时常照料华佗。在一个夜晚,华佗的青囊经终于写完,他高兴的想把这本书传授给日夜照顾他的狱吏,但是狱吏怕惹祸,委婉的拒绝了华佗的请求。华佗好言相劝告诉他这本书能够救活很多人,然而狱吏犹豫再三最终没敢接受。华佗伤心欲绝,愤然拿起火把将自己的心血付之一炬,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死在了狱中,自此青囊经失传。

曾有大臣荀彧规劝曹操,说华佗是一个神医,留他一命有很大用处,曹操还因被欺骗而懊恼,他更加认为是华佗不想给他根治疾病,居心叵测。便愤然道“离开了他天下难道还找不到能看病的人了吗”,然而他内心并不相信自己说的话,于是一直未下令处死华佗,但是华佗最终还是因为拷打和伤心病死在狱中。他的死毕竟还是曹操造成的,后来曹操最疼爱的小儿子曹冲得了重病,所有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大家都议论说除非华佗再生,否则别无他法。曹操此时十分后悔,边哭边大喊到“后悔不该害死华佗啊”,然而一切都已晚了。

医相同途

华佗与曹操都是那个时代心怀仁爱、兼济苍生的人,都希望老百姓能够富足安康,天下归心。只是医相同途不同道,为此他们奋斗终生。

华佗为了预防瘟疫,精心研制出了屠苏酒以造福人民。其后一千多年屠苏酒渐渐发展成了中国人民的年酒,并多次出现于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影响深远。华佗为了增强人民的体质,预防未病,还总结创编了五禽戏,走到哪里便传授到哪里。可以想见,在那个战火纷飞瘟疫肆虐的年代,每到年初一,大家聚集到华佗的家里共饮屠苏酒,觥筹交错间互道新年的祝福,之后便和神医共舞五禽戏,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后来五禽戏发展演变出了众多流派,并且深刻影响了后世健身气功的发展,许多导引术里面均能看到五禽戏的影子。时至今日,五禽戏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健身气功、中华武术以及现代体操、健身操的鼻祖,一代又一代的护佑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医者仁心,华佗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发明了麻沸散,使之领先世界一千七百多年。

而曹操呢,作为文学家,他用诗歌记录着人民的苦难,表达着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像我们熟知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就是曹操内心的写照,并期盼着能够“天下归心”。作为政治家,他大力改革,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过上了富足安定的生活,成为了东汉末年最为强盛的一方。他唯才是举,任用了一大批出身低微的人,使天下寒门士子得到了报效国家的机会。作为军事家,他对内不断消灭各方割据势力,虽未能实现国家统一,但是让战乱的北方得到了喘息。对外不断打击北方的游牧民族,六十多岁的年纪,寒冬腊月的天气还亲自率兵北上,最终使得北匈奴远遁欧洲,南匈奴南迁汉化,更是让乌桓不敢跨越边境半步,一度被史学家称为游牧民族克星。一百多年后,远遁欧洲的匈奴人出了一个杰出领袖——“上帝之鞭”阿提拉,打败了日耳曼人,导致罗马帝国灭亡,自是后话。

进入新中国毛主席对华佗和曹操同样是十分推崇的,毛主席曾根据华佗的五禽戏改编出了一套“毛氏体操”,并在诗词中引用华佗。对于曹操呢,毛主席常常在重大场合提起,并说曹操是被小说戏剧冤枉的,我们要给曹操翻案。还曾说过曹操是一位奇男子,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并附和《观沧海》作了一首《浪淘沙●北戴河》。

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已匆匆碾过数千年。华佗与曹操虽然带着人民未能安康、天下未能归心的遗憾抱憾而终,然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国力空前昌盛人民空前团结,人民的健康水平空前提高。这盛世,如您所愿!

通讯员:吴封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