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城区电动三轮车治理工作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市中心城区四类保障基本民生货运三轮予以保留
5月16日上午,记者从市中心城区电动三轮车治理工作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对于保障城市基本民生的货运三轮车,我市将实行备案登记、分类管理等措施,通过科学分配通行时段,保障不同群体的用车需求。
发布会现场
备案登记分类管理错峰限时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在治理工作谋划时,我市不搞“一阵风、一刀切”,不是把所有三轮车全部禁止,而是采取“依法依规、科学周密、分类施策、疏堵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保民生、保运转等领域,制定了四类予以保留的电动三轮车,并制定了保障城市基本民生的货运三轮车的管理措施。
市中心城区保障基本民生的货运三轮车实行备案登记分类管理,采取控量、错峰、限时等管理措施。流动商贩要在规定的市场内售卖,不得沿街叫卖。高峰时段为早上7:00至8:30,中午11:30至13:00,晚上17:00至19:00。
第一类康美、神农谷等中药材专业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控制电动三轮车总量,正常通行。备案登记牌照属于市场,个人退出市场的,备案登记牌照收回。
第二类有稳定行业协会或者固定经营场所的群体。如建材、小商品、物流园等综合性市场,糖酒、商贸、废品收购等行业协会,实行避开高峰时段通行。备案登记牌照属于行业协会或市场,个人退出行业或市场的,备案登记牌照收回。
第三类治理区域内的个体户。如商超、餐饮、批零等个体工商户,以同城货物运输、商超货物配送、回收废旧物资、水电维修为业者,摆设摊点、小商贩、家居装修、家政保洁等群体,实行避开高峰时段通行。
第四类治理区域外农副产品自卖的个体户、进城务工人员。如运送自产的鲜活农产品进城群体、运载作业工具进城群体,实行避开高峰时段通行。
市治理办负责人介绍,符合条件的电动三轮车主要提供真实信息,按要求尽快准备申报材料,及时到相关单位申请备案登记牌照。
货运三轮车通行证这样办理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人介绍,保障城市基本民生的货运电动三轮车备案登记标志和通行证办理流程为,属于个体的,由个人提交申请、社区(村委会)进行初审、街道办事处进行复核、谯城区和高新区治理办进行审批、公安局交警支队核发备案登记标志和通行证;属于市场、行业协会的,由个人提交申请、市场和行业协会进行初审、街道办事处进行复核、谯城区和高新区治理办进行审批、公安局交警支队核发备案登记标志和通行证。
6月1日起,车辆上路行驶须悬挂备案登记标志,驾驶人须持有通行证,并按照通行证上载明的时间和线路行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警的指挥和管理。
市公安交警部门将对持有通行证的车辆加强管理,规范其交通行为,对违反通行证规定的予以及时纠正,对其交通违法行为从严查处。
我市将设置6处便民市场
市中心城区电动三轮车治理,对以电动三轮车作为谋生工具的商贩和进城销售自产自销农产品的菜农、果农进行了充分考虑。
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城区商贩经营需要和城区周边菜农、瓜农进城销售农产品需要,同时也为了解决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城市治理难题,城市管理部门按照方便群众、保障民生的原则,通过认真摸排,在城区适当位置选址,设置临时便民市场,目前准备设置6处,其中谯城区4处,位于光明路与宋汤河交口南侧(原阜阳商厦西侧)、人民东路东头北侧、利辛路与汤王大道交口西南角、和平路与汤王大道交口西南角;高新区2处,位于建投世纪城西南角、杜仲路和建安路交口东侧。
原有电三轮可以继续使用
据介绍,对经审批予以保留的电动三轮车选择上充分尊重大家意愿。有的市场基于“统一、规范、安全、约束”的考虑,经商户们集体协商,对所保留的车辆进行统一标识、统一制作Logo,统一购买保险,此举是行业和市场的自发行为,大家可以选择市场管理单位或行业协会统一规范的车辆,也可以继续使用原来车辆。
市中心城区电动三轮车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登记电动三轮车共19.8万辆,已处置17.3万辆,处置率达87%。剩余的2.5万辆中,大部分是符合治理方案要求的保民生、保运转的车辆。按照治理工作方案安排,6月1日为实施禁行时间,还剩10多天时间,尚未处理电动三轮车的市民需抓紧时间处理。
下一步,我市还将根据具体情况,动态调整,灵活设置临时便民市场,变堵为疏,引导流动商贩和进城菜农、果农入市经营,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更加有序、更有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