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您听】麦花飘香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文字/黄廷付 声音/丁圆

清晨,我走在他乡的小路上。一股麦花的清香沁入心扉,勾得我不禁低头寻觅,我兴奋地望着那麦花因被风儿吹着而翩翩起舞的样子。那此起彼伏的“绿浪”,正不停地在我的心上翻滚。我忍不住弯腰用手抚摸麦子的脑袋,轻柔的麦芒刺得我的手心痒痒的。我惬意地闭上双眼,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童年。

童年的乐趣大多数和田野有关,而春夏之交的田野里更是孩子们的乐园。这个时候,通常也是村里人最清闲的时候。一大早,大人们就会背着双手在田野间溜达,巡视当年麦子的长势。我们这些小孩,早就甩掉了厚衣服,在田野里疯跑、嬉戏。乡村里到处弥漫着浓浓的麦花香,闭上眼睛,深呼吸,那画面,那感觉,我到现在都还清晰地记得。

耳畔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huohuo——huogou——”

那是一种名叫“黄老公子”的鸟的叫声。我在多年后的他乡,再也没有听到过那样的鸟叫声,那是专属于我童年的家乡的声音。

突然想起,我已经很多年都没有闻到过家乡的麦花香了。那么,我们的村庄里还有没有那种名叫“黄老公子”的鸟呢?也不知道我的村庄里还有没有那勾起我童年回忆的鸟叫声?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在田野里捉迷藏。趁着小伙伴闭上眼睛,倒数三二一的时候,我们迅速地把自己藏在麦田中间,趴在麦垄沟里,甚至还把脸也贴着地,心里想着:这回看你还怎么找得到。此时的泥土经过了冬天的冰雪,又经过春天的风雨,土壤显得特别柔软,地上还有许多碧绿的小草,就像是在地上铺了一层新棉被一样,软软的,特别舒服。听到小伙伴喊着我们的名字,声音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我们躲在麦地里,偷偷地捂嘴笑着。有的小伙伴在喊叫的声音靠近时,担心被发现,就在麦垄沟里继续趴着往前匍匐前进。殊不知,晃动的麦穗早已暴露了他们的行踪,就这样,那几个小伙伴被对方轻而易举地给抓到了。

那时候的熊孩子们,真的个个都是“吃货”。我们经常会趁父母不在的时候,偷偷地把麦穗拔下来,那麦穗的下端,有一小节很脆,而又甜甜的东西,虽然没有甘蔗那么甜,也没有红薯那么脆,但是在这个季节,那无疑是让熊孩子最能充实味蕾的东西了。我们慢慢品尝完那短短的一节麦秆后,又把后面的一节做成了像柳笛一样的东西,应该叫做“麦笛”吧。我们使劲地吹着自己的“麦笛”,那声音虽然没有柳笛清脆,但也能在空旷的田野里传出很远,很远。接下来,我们开始用手揉那长得还未饱满的麦穗,幼小的麦粒不禁让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我们嚼着那些青涩的麦粒,就像在嚼泡泡糖一样,在嘴里能咂叽很久。直到被父母发现,狠狠地训斥几次后,我们才知道因为自己的“贪婪”,让不少麦穗都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你们这群熊孩子,真是败家子。你们可知道,因为你们现在一时的兴起,我们半年的心血就这样白白给浪费了!”听着大人们的训斥,我们都低着头,谁也不敢吭声。

那一天,小村庄里突然来了个摄影师。一时间,整个村庄都沸腾了。

我们的父母跟着摄影师来到田野里,他们开心地说着,笑着,热切地望着摄影师给我们拍照。然而他们自己,终究也没舍得花上几毛钱给自己留下欢快的镜头。

想到这里,我先是叹了口气,然后又掏出手机,对着麦花,还有那翻滚的“绿浪”不停地拍下照片。然而照片里,再也不可能有我那年轻的父母了,彼时的他们都老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还一如既往地守在村庄里。

我猜,此时的他们,一定又会背着双手,走在田野里,和我一样看着翻滚的“绿浪”,嗅着麦花的香味,而且他们的嘴角一定也挂着微笑呢。

配图:蒋海涛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