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书写大爱

——忆名老中医、著名书法家罗舒庭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罗舒庭 刘涛 摄

罗舒庭先生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亳县知名度很高的老中医和书法家。我家同罗舒庭先生是世交,我的父亲和伯父与他交情深厚,因而我与他接触和交往也很多。在我的书房里,至今还珍藏着上世纪70年代我结婚时他书赠的中堂及条幅,及日后赠送的多幅墨宝。我也多次请他诊疗治病,对他非常钦敬。虽然他已离开我们20多个年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为人诊病和泼墨挥毫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诸多往事难以忘怀。

罗舒庭生前先后在亳州市华佗中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工作,系副主任医师,安徽省中医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亳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京剧学会顾问,亳县及原亳州市政协六至九届政协委员。上世纪50年代以后,在亳州他可谓医、书双名家,享誉城乡。

罗舒庭先生于弱冠之年赴上海求学,1940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继而被民国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收为门生,潜心钻研,渐有所成,深得施老赏识。后因战乱回到亳州开设诊所,行医济世。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组织创建了亳县城关镇联合诊所、城关医院等,并坐诊行医。后因病由亳州去蚌埠,在蚌埠郊区中心医院任中医师。1958年蒙冤入狱,1965年重返亳州,与杨秋鹏、张启才先生等组建开设北关卫生所。1976年平反昭雪,先后调入亳县华佗中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任副主任医师。

罗舒庭先生医学理论知识深厚,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高的医疗水平,擅长医治内科、妇科及疑难杂症等多种疾病。一次,他收治了一个10多岁的孩子,腹部隆起如鼓,触之坚硬,已经奄奄一息。同事们建议他让病人转到大医院去,罗舒庭说:时间已经不允许了,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他给病人仔细切脉叩腹,审慎思考后,开了一副大剂量的中药方。药抓来后,他又亲自炒制,煎成半碗药汁,让病人服下。第二天孩子腹部蠕动加快,发出咕咕响声,继而排出大量臭气,拉下硬结发黑的粪便,顿时感觉轻松,调养一周后恢复了健康。安徽省某单位一位干部患了严重肝炎,在省城几家医院治疗不见明显效果,经人推荐赶来亳州请罗舒庭诊治,罗舒庭先生通过对病人望闻问切,查看了其在省城医院的检查化验单后,对病人说:你的肝脏损害的程度很严重,但不是绝症。几句话燃起了病人的希望,然后为其开方配药,亲自熬药、护理,并根据病情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三个月后,病人通过化验,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重返工作岗位。打铜巷一位老太太病重时对儿子说,只求找罗先生看一次,死也闭眼了。罗舒庭得知后,立即赶往病人家中,经诊断系食积所致,只用一元多钱的药就把她治好了。

罗舒庭先生医术精湛,妙手回春,在群众中口碑相传,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在他坐诊时,每天都有病人早早地就在诊室前排队候诊,他总是看完所有的病人才吃中午饭,因而他的中饭常常拖到下午甚至晚上才吃。他的日程表里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之分。有一天晚上,城南怀庄一位农民用自行车带罗舒庭先生到其家为母亲就诊,路上摔倒,罗舒庭脸上、胳膊和腿上多处受伤,仍坚持到病人家中看完病,第二天又忍着痛一瘸一拐地去上班。他视病人如亲人,常把自己家中的一些营养品和食品送给家庭困难的病人,而自己从不接受病人的任何礼物,其医德高尚,深受民众钦敬。

罗舒庭先生还是亳州声誉高、影响大的著名书法家,其自幼随舅父范季良习字,在上海读书期间,先后师从名家陈愧生、秦伯未、何时希等学习书法及诗词,始书篆隶建基,继习北魏,复研唐代各家名帖,中年取体李邕,收神欧阳询,乃步行楷结合之体势。他擅行书,有深厚的王羲之、王献之底子,又跳出“二王”的藩篱,具备“二王”书法结构秀丽的特点,而用笔墨又有自己的追求,形成遒劲俊逸、清刚静穆的书风,他手书的点、撇、捺极富特色,显得活泼灵动,生趣盎然,洒脱俏丽。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省内外书法大展,多次作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并被毛主席纪念堂等多单位收藏。上世纪80年代,曾东渡日本展出,在南京书法展出时,当代书坛巨擘林散之在观赏其作品后,给予了“取法广博、自成一格、神采飘逸、兼而有之”的高度评价。在亳州一带,他的书法名气,甚至盖过了医名,谁家没有罗舒庭的墨宝则为一桩憾事。1991年抗洪救灾时,年逾70的罗舒庭先生自愿向捐款者赠书法作品一幅,为此他累得大病一场,却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这充分彰显了他作为一个医者,常怀的仁爱之心和不顾自身、赈灾助人的高风亮节。

罗舒庭先生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他在诗词、戏曲方面也颇有造诣。他的旧体诗作韵律用典娴熟,词新句丽;其诗作内容广泛,览名山、赏胜迹、颂和谐、恤民情,才华横溢,佳作不断。在他73岁高龄时,所赋亳芍的诗作云:“莫道谯城是瘠乡,千秋芍药焕崇光。粉身甘为民除病,耻入唐宫比色香。”其诗继清朝诗人刘开所作赞誉亳州历史上种植芍药盛景的诗:“小黄(东晋南北朝时亳州的别称)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药如桑麻”之韵,以其深厚的医学功底,将亳芍的药用价值,甘愿作为平民用药,为广大民众医疗除病的高尚品质,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赞扬,弥补了数百年来被广为传诵的刘开诗作未言及亳芍药用价值的遗憾。人们将这两首诗续连起来品读,将会对亳芍的种植历史和药用价值有更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对宣传亳芍这一道地药材也更加确切、全面。

罗舒庭先生先后发表诗词作品数十首,医学、医史论文十多篇。他曾受聘于无锡书法艺专亳州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亳州分校、市老年大学任教师。对于学生和求教者,无论是医学、书法等,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心传授,不厌其烦,手把手地耐心指导,直到学员弄懂弄通、掌握要领,他才放心。因而他传帮带的后学人不少成为书法、医学界的新秀。

罗舒庭先生一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关爱民众,待人真诚,德艺双馨,默默奉献,其人品和艺术魅力为社会各界人士称道。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