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老有所养,吃饭算一桩。

前不久,一条有温度的新闻刷屏亳州人的“朋友圈”。

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老年食堂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饭菜,一边乐呵呵地聊着天……“专属”食堂让老人吃饭不寂寞,不凑合。

这一幕,是亳州市全面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逐步解决留守、失能、独居、高龄等老年群体就餐问题的一个缩影。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一日三餐,看似很好解决。但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却是个大难题。对于高龄独居老人来说,行动不方便加上身体机能减退,使不少老人只能“一切从简”,营养跟不上,对健康也带来很大影响。

把“小事”办实,就是最大的政绩。让老年人吃上“暖心饭”,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打消子女们的顾虑,家里老人有依靠,则会更加安心地工作。因此,亳州老年助餐服务,既温暖了老年人的心,也化解了很多家庭的现实忧愁。正所谓,一餐老年“暖心饭”,品出了“政民同心”。

近年来,亳州市民政部门致力破解困扰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积极探索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加快养老助餐点全覆盖。针对社区老人“吃什么”“怎么吃”的现实问题,探索实施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工程,逐步形成“中心厨房+社区配送+个性订餐+集中就餐(上门送餐)”的“家门口”服务新模式,2021年全市开展助餐服务5.2万余人次。

目前,市区桑园、幸福、马元、和谐家园等6个社区开展助餐试点,与此同时,谯城区一些乡镇按照“村级食堂就餐服务点和配送入户”的服务模式,已设立村级老年食堂试点。今年我市计划新增3个城市老年社区食堂、19个城市社区助餐点,将有效解决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孤寡、失能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柴米油盐,千头万绪。亳州老年助餐服务正在全市范围内次第铺开,这必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办好办出亳州特色,并非易事。需要亳州上下下足“精细”功夫,在科学施策、统筹布局、务实行动中画好民生幸福最大“同心圆”。

随着老年化趋势加剧,社区养老助餐已不是一个“做不做”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用心做好这件暖胃又暖心的事情,共同守护亳州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记者:丁静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