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再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端午节那天,我和妻子带着八岁的儿子,回到了乡下老家,陪父母一起过节。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麦收季节,农田里一片金黄,联合收割机来来回回地在田间忙碌着,收获着乡亲们热切的希望。

我刚到家,我妈就说,上地里找找你爸去,这几天一忙活,腰又开始疼了,不让他出去,他非要到地里看看,一点也闲不住。

我找到父亲时,他正叉着腰,站在地头的树荫下,和邻居们谈论着今年的收成,笑意盈满了脸颊,不用问,今年的麦子又是一个大丰收。我问他,腰疼好些了没有。他说,不碍事,但还是疼得厉害,挂了两天水,效果不怎么好。我让他到城里的医院检查一下,他说,正忙着收麦子呢,哪有空,等收完小麦再说吧。

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父亲第几次说“再说”了。

还记得去年秋收过后,二十多亩地的玉米,累得他腰疼难忍,直不起身。我说把地转租给别人耕种吧,别种了,再累倒了,不值得。他说,不种了,不种了,过两天把地里收拾干净,就把地交给你叔!

等我再次回家时,又见他在田里忙活着播种麦子呢。我有点生气又有点心疼地质问他,不是说好了吗,咋又变卦了?腰可是又不疼了?那一刻,他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低头不语。半晌他才小心翼翼地解释道,现在种地其实也累不着,都机械化了,只要有人在地里看着就行,不用出力,没事儿的。

我知道,种地哪有他说的那么轻松,二十多亩地的庄稼,就算是管理管理,也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我说,等明年一定不能再种了。他笑着说,等明年秋后再说吧。

麦子播种完,我让他来市人民医院好好检查一下身体,他却说,腰不疼了,用不着再检查了,花那冤枉钱弄啥。等什么时候疼了再说!

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回家要接他来城里体检,他说什么也不来。他说,前几天刚刚在镇医院检查过了,医生说除了血压有点高,其他没什么毛病,用不着再检查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这样似乎无意而又刻意地回避着检查身体这个事儿。

但是这次的腰疾复发,还是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已不再年轻。中午吃饭时,他突然说,身体看样子是真不行了,年轻时哪里吃过药,现在是常年不断药,吃药花的钱比吃饭还多呐!

妻子趁机说,等过两天麦子收完了,玉米种上了,就到城里好好看看吧。你在家光吃药,要是不对症,也治不好你的腰啊。他仍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

前天给他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来看病,他又说挂了几天水,又吃了药,腰已经好多了,暂时就不去了,等把药吃完再说。

渐渐地,我好像明白了他的心思,他舍不得花钱,也怕麻烦我,更害怕医生说出不能再干农活,要多休息的话。

我知道他还是放不下家里的那片农田,他对那片土地有着太多的不舍与眷恋。他年轻时用尽了全部的气力,流尽了所有的汗水,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和羡慕。他的勤劳能干使我们家率先解决了温饱,置办了全村的第一台电视机,使我们兄妹能一直读书并学有所成。他大半辈子的光阴,在田地里走过来、走过去,双脚在田地上留下了无数的诗行。他不是诗人,却写下了最令我动情的诗篇。

种地,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更成为了一种能证明他还不曾老去的标志。劳动,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他的骨骼,用他自己的话说,农民不种地哪能行,吃啥喝啥?等哪一天实在干不动了,再说!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父亲都像他一样,都是这么爱说“以后再说”?面对父亲的“再说”,我甚至不知道能做些什么,难道只能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悄悄地在心里对他说:亲爱的父亲,祝您永远健康快乐?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