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6月22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委会农工委主任汪莹纯带队来亳开展大豆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工程实施情况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玉玺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汪莹纯一行听取了我市大豆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实施情况汇报,与我市企业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亲切交谈,听取意见和建议。
据介绍,我市大豆生产自然环境“优”、品质“好”、规模效益“强”,全市统筹大豆粮油协调发展,着力促进大豆产业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大豆上规模、上台阶、上水平。2021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195.3万亩、位居全省第二位,总产18万吨、位居全省第三位,种植业产值11.7亿元。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我市以农药、化肥“两减量”,秸秆、畜禽废弃物“两利用”,农膜、包装废弃物“两回收”,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等为重点,强化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减污降碳和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汪莹纯对我市大豆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实施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亳州形成了全产业链高水平的大豆生产体系,对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要继续抓好大豆生产,以振兴安徽大豆产业为己任,在种植环节上狠下功夫,坚决完成扩种任务,努力提高单产水平,提升大豆供给保障能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积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模式新途径,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义流,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孙艳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巩中,副市长刘婉贞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