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民和农机间建友谊桥梁 立足农村服务农业助农增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炎炎夏日,农忙时节,在利辛县汝集镇的田间地头,提起建友合作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建友合作社拥有农机设备246台(套),各种农业机械设备一应俱全。然而谁能想到建友合作社是由一位自小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行动不便残疾人高建友创办。

高建友1982年出生在汝集镇汝集一村,肢体四级残疾。

2015年利辛县汝集镇建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高建友任理事长。七年间,合作社越做越大,目前合作社机库棚建设面积1200平方米,维修车间建设面积70平方米,院内建有农机展示展销区,面积达500平方米。有专用培训教室和办公用房。全社拥有农机设备246台(套),其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械、液压翻转犁、全方位深松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施肥播种机,免耕播种机,旋耕机台,植保机械及秸秆饲料加工设备等各种农业机械设备一应俱全。服务领域广泛、基础设施健全、作业质量规范。

“现在我有能力了,我想帮助我的乡亲们!”高建友表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我的追求。无偿为贫困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对全程托管的行政村的20户贫困户减免农机作业费近10000元,力所能及的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在帮助贫困户的同时,高建友的合作社积极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示范推广作用,不断为周围农户进行科学种田技术指导,主动承担服务范围内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工作,为农户科学种粮种田近一些绵薄之力。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合作社共解决了周边村庄近百人的就业问题,合作社的社员平均年收入能达到六万元左右。

自建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被评为“亳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7年荣获“安徽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亳州市平安农机示范社”。

“带领大家致富,使大家过上好日子就已经使我感到十分骄傲了。”高建友介绍到,合作社计划未来三年内,以秸秆饲料综合利用和粮食烘干为切入点,努力提升常规作业水平和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设备投入,全面提高全程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为民服务作用,全力助农增收。

(通讯员:丁承贺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