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栉风沐雨,攻坚克难;他们甘为先锋,无愧楷模。他们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生活背景,却有着一个相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亳州高新区,每项工作都有党旗在引领,每个岗位都活跃着红色力量,激励着全区干部群众奋勇争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感受他们对党、对群众最朴素而又最炽热的情怀——
陶立文:迎难而上 为民办事
陶立文(右一)正在对三轮车进行信息登记
“还有多少群众没领到公交卡?小区里的代步三轮车今天统计了吗?”这是第三社区管理中心党委委员陶立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对待工作他总有一种“时时放心不下”的精神,时刻牵挂着。
2022年4月,电动三轮车治理工作正式启动。为了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陶立文带领社区干部,不断在辖区各个小区来回察看小区内停放区三轮车存量和登记情况,向小区居民和过往车辆发放《关于治理三轮车的一封信》,询问政策知悉情况,收集群众诉求,并及时做好解答。
自电动三轮车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有30多个日日夜夜,陶立文带领社区干部吃在一起、干在一起,认真细致核对整理每一位业主和车辆信息,并定时定量完成录入工作,为后期公交卡精准发放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短时间内工作量骤增,加班到12点是常态,但陶立文毫无怨言,仍以身作则、默默坚守,多次深入小区察看三轮车处置情况,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电动三轮车治理,宣传工作走在前。在宣传劝导方面,陶立文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向党委提议“1+1+1”宣传模式和“一网打尽”包保制度,即:由“城管+社区干部+楼管”组成的小组,对细化后包保范围内的三轮车劝导、治理、文明创建等工作全面负责,做到了“一网打尽”,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他还坚持“入园进企同步、宣传服务‘两不误’”,统筹兼顾电动三轮车整治民情民意收集、政策宣传、信息登记等工作,大大提高整治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陶立文还创新了“延时服务”试点,将办理点搬到居民“家门口”,不让群众多跑一趟,让居民领卡省时更省心,大大提高了优惠公交卡发放效率,使第三社区管理中心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任务。
在陶立文和广大社区干部的努力下,第三社区管理中心三轮车辆处置率达100%,公交卡发放率达100%,在这场治理攻坚战中遥遥领先。
张卫国:老当益壮 发挥余热
张卫国正在疫情防控卡点值班
“我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共产党员,我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诠释‘转岗不转报国心,退役不退奋进志’的军人本色。”第七社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张卫国说道。
今年4月,疫情卷土重来。张卫国不顾自己已60岁高龄主动请缨,申请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4月24日,经过批准后,张卫国立即奔赴亳州南高速路口卡点值班。在值班期间,他参与物资闭环运送工作。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尤其是4月底气温已经回升,防护服内气温更是酷热难耐,穿上不到一个小时就是一身汗水,但张卫国从未有任何怨言,每次都是圆满完成任务。为了少上厕所,他就尽量少喝水,临时休息时也不敢脱掉防护服,怕耽误任务进度。为了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就餐时他席地而坐,迅速塞两口饭菜,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但很多时候他连口热饭都难吃上。近50天卡点的艰苦值守,张卫国共参与物资护送达百余次、跟车200余辆,深受卡点工作组的一致好评。
张卫国还担负着第七社区管理中心的宗教工作。他坚持每天、每月去辖区内的教堂、寺庙督导巡查。每到初一、十五是香客们上香的高峰期,张卫国主动前去维持秩序,成为一名交通疏导员,保障附近车辆和行人顺利通行。一个上午下来,张卫国的喉咙沙哑到快说不出话了。同时,他还不断劝导香客们严禁燃放烟花和燃烧超规格大盘香等污染环境的行为。为此,他加大了巡查督导力度,真正使监管工作落到了实处。
“我希望在自己有能力有精力的时候,继续发挥余热,在基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卫国坚定地表示。
李现伟:奉献社区 真心为民
李现伟(左一)正在走访群众
“社区党总支书记就是这个社区的大管家,就要对社区负责,对居民尽责,为他们多做点实事、办点好事。”第一社区管理中心文化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现伟表示。
文化社区成立于2018年9月,位于亳州高新区的繁华地段,常住总人口达3.4万多人。自从担任文化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李现伟下决心改变社区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社区管理脏乱差的现状。他每天穿梭于辖区的大街小巷、辗转在家家户户间,做宣传、问民需、访民忧、解民盼,一门心思下足“绣花功夫”,做细居民的思想工作。邻里发生矛盾纠纷,他第一时间上门调解,做公道的“和事佬”;社区的道路破损了、下水道堵塞了、道路垃圾未及时处理了,走街串巷的他也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及时解决。他把走访中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和需求都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中,不管大事小事,都限时解决,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社区治理中,李现伟坚持党建引领,始终坚持把服务社区居民、打造“环境优美、服务完善、功能齐全、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班子带队伍,建社区强服务,仅用几年时间,就把一个崭新的社区打造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先后获得“亳州市五星基层党组织”“城市基层党组织市级示范社区”“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文明创建是李现伟带领文化社区干群打响的社区环境整治的硬仗。他广泛动员,借势发力,对社区内200多处私搭乱建、开门扩院现象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并在辖区内绿化、硬化20000多平方米,建造充电车棚5000余平方米。为了提升小区整体环境,李现伟积极争取资金,在小区内建设了凉亭、晾晒场、篮球场、安装了休闲娱乐器材等,从根本上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了居住环境,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如今的文化小区俨然是一幅绿草如茵、道路平坦、环境整洁、安居乐业的祥和画面。
“今后我将继续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及辖区群众把社区建设得更好,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李现伟说。
葛曜:青春逐梦 助力振兴
葛曜(左一)正在走访企业
“我将继续扎根乡村沃野,充分施展个人才干,为乡村振兴注入一份力量。”亳州高新区第九社区管理中心辛各村工作队队员葛曜如是说。
2021年5月,为响应组织选派干部到村工作的号召,当时还在高新区经贸局上班的葛曜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到村任职。经过组织安排,他成了辛各村工作队的一员。葛曜说:“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奋斗在最艰苦的地方,帮助农村发展也是我多年来心中的梦想,我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辛各村得到很大的改善。”
“现在招工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难题需要解决?”6月28日上午,葛曜来到辖区内企业询问企业招工情况。像这样的走访他每周都要进行3次以上。葛曜说,只有深入企业了解问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做到留得住企业,发展好产业。
辛各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很多村民选择农闲时外出务工。如何真正实现助民增收,是葛曜想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在整合村集体资源后,葛曜与原单位高新区经贸局建立了双向联络机制,通过经贸局微信企业群发布村招商信息,利用局内人员走访企业机会,探寻需求企业,并及时与有意向的企业联系。通过积极努力,今年以来,辛各村引进企业3家,增加就业岗位82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8.8万元。同时,葛曜还充分运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村内重点路段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乡村振兴之路也变得更加“亮堂”了。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关键。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葛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拟写换届工作实施方案,拟定换届工作行事历,根据时间节点策划“两委”换届流程,并对换届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最终,选出一批能力强、作风正、亲群众、重团结的优秀人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村民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乡村振兴就是既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又要改善村居环境,也要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谈起辛各村的下一步发展,葛曜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