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老王,最近忙啥呢?遇到什么困难吗?”“一切都挺好的,日子越过越美!”顶着毒辣辣的太阳,谯城区淝河镇信访办工作人员来到王天禄家中,了解他家最近的生活状况。
王天禄一家在新房前合影
王天禄家的新房
王天禄家在淝河镇凡桥村大王庄,曾是村里有名的信访户,经常向镇政府和村里提一些无理要求,但他却认为自己“在理”。原来在2014年时,凡桥村进行新农村规划,村里无法联系上在外打工的王天禄,村民代表免费把他的危房拆除,建筑材料运至新村,地面附属物高价出售,所得款项妥善保管。
2015年王天禄在外地的一段婚姻失败,失意地回到老家,看到新村已建成,自己房子被拆、树木被砍,把所有的不顺心都发泄到新村建设上,以此为由多次进京赴省上访。
就是这样一位难缠的信访户,是如何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呢?“多亏了镇信访办的同志,是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通了我的思想工作,解决了我的生活难题,才让我过上了现在的幸福生活。”王天禄说。
针对王天禄的实际情况,淝河镇信访办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化解工作,为其安排住处,帮助介绍工作,做到有房住、有饭吃、有事干。但王天禄思想空虚,对生活失去信心,总是怀念进京、赴省上访时期,那种被人“重视”的感觉,对信访办工作人员的政策宣讲、讲事实、摆道理听不进去,认为是为了不让他上访而“忽悠”他,因此生活态度消极,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
2020年清明节前夕,淝河镇信访办工作人员打电话给王天禄,“下周一我不能去看望你了,清明节快到了,我请假带着孩子给祭祖、上坟。”听到“祭祖”“上坟”字眼,王天禄触动很大,这几年整天想着上访,逢年过节从来没有去给父母上坟,心里非常愧疚,而且自己单身一人,连孩子都没有,真对不起早已过世的父母。
听了王天禄的心声,淝河镇信访办工作人员安慰他:“你现在才40多岁,要尽快从失意的生活中走出来,找个老婆,生个小孩,逢年过节给父母上上坟,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这席话重新点燃了王天禄对生活的希望。
在淝河镇信访办和各村信访专员的帮助下,王天禄和邻县一名单身母亲喜结良缘。去年9月,一对双胞胎女儿呱呱坠地,王天禄高兴地为孩子起名为王家宣、王家惠,寓意为今后要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
如今,王天禄一家生活美满,还盖起了二层楼房。“信访办同志把咱当亲人看,比自己的兄弟姐妹还亲。有这样的信访干部,还有什么疙瘩解不开呢!”王天禄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