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写好“荷”文章 走好振兴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近日,走在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莲藕种植示范基地,荷花竞相开放,随风送来清香,荷田里活蹦乱跳的鱼虾吸引了附近村民前来观赏垂钓。

乡村振兴路上,黎明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虾稻共作,莲鱼共养”特色产业,建成了立体莲藕种植和虾稻共作种养基地。

“优良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给莲藕、稻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田里丰富的水草、微生物等水生资源为小龙虾成长提供了天然无害的美食。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又为莲藕、稻秧生长提供有机肥料,从而达到生态种养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双赢效果。”黎明村党总支书记乔晓光介绍。

如今,在黎明村从事“虾稻共作、莲鱼共养”的种植养殖大户近10户,他们流转土地均在100亩左右,在稻田里、藕田里混养小龙虾,成为一种新的种植养殖产业。“今年产量比往年又有所提高,良好水质养殖的小龙虾个头大、肉质紧、成色好,我们完全不用担心销路,小龙虾已经卖完了。”张楼庄村民徐小飞高兴地说,今年他刚承包的100多亩地,仅小龙虾就收入了30余万元。

乔晓光介绍,到11月份,村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60亩莲藕就可以出售,预计能产生30万元以上的收益。“虾稻共作,莲鱼共养”生态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土地流转每亩给村民带来900元的收入,还为村里近10名脱贫户提供了务工岗位,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每年秋季,我们到莲藕种植基地干活,每天工资在120元,前后可以干一个多月,能给我家带来3600多元的收入。”脱贫户张吕才是莲藕基地附近的村民,他看着满塘生长旺盛的莲藕,满脸喜悦。

黎明村种植养殖产业的兴旺是立仓镇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立仓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探索“虾稻共作、莲鱼共养”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各项惠民政策,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带动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