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乡村振兴局以“两业”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持续攻坚区定位,加强资金支持,壮大特色产业,抓好稳岗就业,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强资金支持。各级安排财政衔接资金17亿元,其中市本级5.64亿元,明确资金使用聚焦防止返贫致贫、支持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信贷8391.69万元,支持1857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产业,全市小额信贷余额5.18亿元。

扶持壮大乡村产业。组织864个村设置的1467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包括286个脱贫村设置的498名产业指导员,入户开展特色种养业技术指导和产业服务活动。全市353名农技人员包保285个脱贫村、705名农技人员包保1408户自种自养脱贫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围绕粮食、畜牧、蔬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乡村产业五大工程,建设“千百亿”全产业链,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抓好稳岗就业。落实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月监测制度,密切关注因疫情返乡人员,深化“亳州老乡,请您回家”活动,多举措促进脱贫人口就业。截至5月底,全市脱贫人口已返岗就业16.307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773人。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加大各类岗位统筹使用力度,进一步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切实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作用。截至5月底,全市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34269人,全部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