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抗旱“解渴” 打好秋收“底色”——我市抗旱保粮一线见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当前正值玉米鼓粒灌浆期,受近期高温少雨天气影响,玉米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确保秋粮丰收,我市各地不等不靠,积极组织开展灌溉补墒、翻水提水、人工增雨等措施,全力以赴把损失降到最低。8月24日,记者前往谯城、涡阳等地抗旱一线,感受火热的抗旱场面。

农业专家查看农作物生长

涡阳县涡南镇农户在积极抗旱

农户孙子富正在浇水抗旱

自动喷灌送来“甘霖”

“呲呲呲……”在谯城区城父镇蒋槽村恒福家庭农场玉米田里,一台自卷式喷灌机一边喷出圆弧形的水雾,一边向前缓慢移动,田间的玉米尽享“雨水”的滋润。

“相比传统喷灌机,自卷式喷灌机高效、省事。”农场负责人刘玮说,自卷式喷灌机的喷射角度可以随意调节,能够做到精准定位,还能自助来回摆动,“只要调整好角度,铺好水管,喷灌机就能自己工作,全程不需要人工操作。”

在恒福家庭农场,像这样的自卷式喷灌机还有3台,每天能作业120亩地。今年秋季,该家庭农场共种植了800亩玉米。刘玮说,利用自卷式喷灌机,只要一周就能完成所有玉米浇灌,“今天是最后一天浇水了,就剩眼前这块玉米地没浇了。”

“浇过这遍水,今年的玉米产量稳了。”刘玮开心地说,现在正是玉米鼓粒灌浆期,急需充足的水分。吸收了大量水分,玉米就能长结实,结出饱满的玉米粒。这次补水后,直到玉米收获都不用再浇水了,“坐等”秋粮收获。

谯城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胜男表示,该区除部分地区轻微干旱外,大部分地区整体墒情较好。为减少高温干旱天气影响,该区成立了技术服务指导队,开展2200多次技术指导。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加强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确保秋粮丰收。

“机井通电”省力省钱

汩汩清水流向田间,滋润玉米和大豆茁壮成长。看着长势正旺的庄稼,涡阳县陈大镇孙老家村种粮大户孙子富面露喜色,心情格外好。

“庄稼生长离不开水,保障充足的水分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基础。”说起种植经,健谈的孙子富滔滔不绝,“与别人相比,我浇水的次数可能不是最多的,但效果一定不比别人差,这是因为我有自己的诀窍。”

孙子富的“秘诀”是,让庄稼“一次喝饱”。他说,高温干旱天气下,如果是蜻蜓点水式的浇灌,用不了几天水分就会全部蒸发,农作物又“渴”了。这不仅耽误了农作物生长,而且费时费力不“讨好”。

对孙子富来说,“一次喝饱”在保证浇灌效果的同时,还能节约不少成本。原来,孙子富用的是电机灌溉,每亩地电费只要30块钱,比柴油和汽油喷灌机省下不少钱,“一台电机24小时运行只要六七十块钱,而且不用问事,特别省心。”

“这些好处都是‘机井通电’带来的,政府出资为我们种植大户建设高压线路,确保农业用电得到保障。”孙子富说,他今年种了680亩玉米,其中300亩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由于浇灌及时,今年丰收有保障了。

涡阳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技师戚从清介绍,自8月15日以来,全县共投入抗旱资金75万元、抗旱机械8000台套、新打机井750眼、安排抗旱技术指导3129人次,累计抗旱面积近100万亩,开展科学田管面积189万亩次,全县旱情基本解除。

应浇尽浇力保墒情

“只要抗旱搞得好,秋粮丰收没问题。”在涡阳县涡南镇杨楼村,该村种粮大户王力民一边操控机械浇灌抗旱,一边对记者说。

“补足土壤水分,降低田间温度,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避免高温干旱叠加。”在王力民的田头,涡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马伟亮告诉记者,全镇已做了抗旱总动员,帮助广大农户、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落实高温热害防范及抗旱措施,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进行浇灌,确保秋粮丰收。

“科学抗旱,要用好每一滴水。”马伟亮告诉记者,涡南镇根据现有条件,落实好引水、蓄水、节水等抗旱措施,确保应浇尽浇。涡南镇共有耕地104702亩,出动抗旱机械321台,目前已经灌溉八成以上。

涡南镇大于村种粮大户王魁伟今年种植了300余亩玉米和大豆,在镇农技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抗旱取得了效果。记者在王魁伟的玉米地里看到,除使用电灌浇地外,还使用了“石鸿自吸”新型抗旱机械。

“这种新型机械抗旱出水快,省时省工,一天能浇灌100多亩庄稼,3天就可以全部浇灌一遍,比普通机械浇灌速度快、效果好。”王魁伟说,得益于新设备的使用,300余亩地已浇灌了两遍。

“得益于之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深挖机井、河渠通畅,暂时没有出现大面积缺水,各地苗情基本正常。”涡阳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说,该县已组织专门队伍密切关注抗旱用水情况,一旦出现水源短缺,将第一时间挖渠引水,同时强化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四情”监测,及时制定针对性的田管措施。

抗旱保粮誓夺丰收

进入8月份以来,我市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降水严重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部分乡镇出现旱情,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抗旱保墒刻不容缓。

我市迅速安排部署抗高温干旱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全力保障高温干旱工作措施。全市共安排抗旱资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人工增雨、翻水、灌溉、喷施叶面肥、病虫防治等方面,努力将高温干旱的影响降至最低。

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技师吴淑华介绍,经过8月15日和23日两次人工增雨措施,全市大部分地区旱情解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灌溉补墒、翻水提水等措施,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将农作物损失降到最低。

吴淑华表示,我市将继续加强水情、墒情、苗情监测分析,做到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分类指导,制订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种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农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促进秋粮正常生长发育,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