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文保单位涡阳孙万霖公馆正在修缮——甲午抗日英雄故居将重现昔日风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孙万霖故居修缮正在进行

涡阳老城清代建筑孙万霖公馆,又称孙家大院,是中日甲午战争英雄孙万霖的故居,位于老城涡河路北侧、红旗旅社与人民剧场东,有三十多间老宅,目前是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故居多处出现开裂、坍塌等情况。目前,涡阳相关部门正在对其进行整体保护修缮,使其尽快恢复昔日的风采。

甲午战争英勇抗日

孙万霖,字寿卿,1842年生于涡阳县孙家集(今属利辛县),兄妹五人中,孙万霖排行老三。因其身矮力大,有“孙滚子”之绰号,曾三次从军,皆因身高不足而未能如愿。清同治三年(1864年),孙万霖到德州投营入伍,隶嵩武军张曜麾下。

在此期间,张曜被御史刘毓楠以“目不识丁”参奏,孙万霖由此警悟:欲成大器,必须读书。从此发愤攻读,文墨渐通。据《清日甲午战争史》等书记载,因作战勇敢,孙万霖后积功至总兵,统嵩武军左营,并任陆军分统。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山东半岛防务吃紧,孙万霖率嵩武军左营驻宁海龙门港。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日军自荣成龙须岛入侵,孙万霖奉命率福字军3营700余人疾驰荣成迎敌。后与从荣成溃退的阎德胜部及威海卫守军刘树德部会合。二十九日晚,孙万霖指挥三路兵马在石家河与日军展开激战,击退日军先头部队。因作战有功,被加授提督衔。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初七,日军左路纵队进犯至羊亭,孙万霖事先在孙家滩设下埋伏,正面阻击,阎德胜和福字军总兵李楹于左右两翼策应,自清晨战至下午2时许。山东巡抚李秉衡在致张之洞的电文中称:“兵固单,尤苦死将,前敌敢战之将,仅一孙万霖。”

光绪三十年(1904年),孙万霖调四川松潘镇任总兵。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病卒于任所。《威海军事》《甲午海战》等方志典籍,均有其生平事迹的记载,山东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陈列有孙万霖英雄事迹。

孙万霖公馆旧貌

老宅见证历史变迁

曾经的孙家大院,可谓金碧辉煌、威严气派。

据相关史料记载,孙万霖公馆前后三进院落,四排五间正房,东西厢房三十余间。中有龙形走势廊道,廊道旁为花池。第一进院落临着宽敞的街道,门楼正中横额上书“孙万霖公馆”五个大字,门旁两边有石狮护佑。第二进为家人居所,优雅典致。第三进院子为两层楼房,是孙万霖夫妇居室。门有两处,一处正门,南向前大街,一处为侧门,西通后花园。花园占地三亩,内有御影楼,供奉大清皇帝像。园内地面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丰富多彩,古朴别致。园中佳木葱茏,情趣盎然,与前面的三进院落房舍相映衬。朱漆木门,花格门窗装饰,亭台轩榭、花坛房廊,互通来往,精致优雅。

孙万霖逝于任所后,其妻严氏不久也辞世。公馆由其后代接管。1932年,黄河泛滥波及涡淮地区,孙家生活也不如从前。加上孙万霖兄弟儿女多,特别是祖籍孙集的兄弟家门之人,也常来涡阳孙家大院寻求接济。外加本城百姓逃荒乞讨众多,严氏生前贴身侍女高氏与孙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遂支持开仓放粮三日,赠衣送被给流离苦难百姓,还收纳贫民子弟入住公馆或私塾读书。

到了抗战期间,孙家大院厢房十间先后被日机炸毁。由于孙家后人无钱将其修复,现已不复存在。

修缮故居供人瞻仰

据市文史研究员、涡阳县孙氏文化研究者石芳霞介绍,民国时期,孙家大院作为县政府人员办公、居住之所。新中国成立后,曾改建为公立学堂,孙家后裔亦在此居住。1958年,成为县文化局、图书馆公房。1970年,沿街门楼五间拆除,改建成楼房,成为文化局与县梆剧团办公地点。1980年,县文化局迁出,孙家大院成为文化局家属院。近年来,纳入老城保护规划,大院住户陆续搬出。

今年7月,孙万霖故居开始保护修缮,预计今年11月30日前竣工。此次修缮主要包括一进及东西厢房复建;二进主房、二进东西厢房、过道及天井修缮;三进主房及过道、三进正厅、三进东西厢房和天井修缮;四进后厅的修缮。施工内容包括,恢复原平面布局,屋面重新铺设,更换全屋面望板、望砖、腐烂木椽条,加固墙体裂缝、补砌坍塌墙体,补抹粉刷,修复补全木装修,定制木雕、砖雕等。修缮工程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坚持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原形制,确保工程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经过修缮后的孙万霖故居,今后将作为涡阳历史名人文化展示基地对外开放,更好地向后人讲述甲午抗日英雄孙万霖的英勇事迹。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