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尽责

我市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评估工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和调整工作。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共有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分别为涡阳县文化馆——老子传说,亳州市演艺有限公司——二夹弦、淮北梆子戏,亳州市华佗五禽戏协会——华佗五禽戏,亳州市晰扬掌协会——西凉掌(亳州晰扬掌),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古井贡酒酿造技艺)。该局根据省文旅厅工作安排,组织各项目保护单位共同参加视频培训会,认真学习了解填报要求和注意事项。会后,各项目保护单位对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履职尽责、开展保护工作等情况开展自查,并按要求上报了调查立档、展示展演和宣传普及、必要传承实践用具购置等相关资料。

该局严格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对各保护单位上报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查、评估,并充分征求项目传承人对保护单位履职尽责工作的意见。经查,各项目保护单位均无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能够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保护单位义务,做好项目的传承与保护,该局按照程序对评估结果进行上报。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责任,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