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亳州大地,满眼都是“丰”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按  金秋时节,走在亳州乡间大地,处处可见喜人的丰收画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市广大农村呈现出崭新面貌。9月23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刚过去,让我们一起行走乡村,看丰收喜人景象,听百姓幸福心声。

村民正在挖鲜藕

挖藕品鲜正当时

亳州新闻网讯 眼下正值鲜藕上市季节,近日,走进蒙城县许疃镇土桥村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十多名工人正在冒雨紧张地忙碌着,有的在用水泵冲水起藕,有的在清洗藕节上的淤泥,有的在往抬筐里捡拾鲜藕,处处都是繁忙的丰收景象。

“雨下大了,师傅们休息会吧!”在藕塘旁,藕塘负责人吆喝工人在凉棚下避雨稍作休息。

“没关系,收藕的大货车在等着呢,蔬菜赶的就是一个时令价,耽误一天价格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供货。”正在藕塘里忙着称重的张师傅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乐呵呵地说。

当前土桥村的莲藕进入收获季节,大片的荷塘叶落藕熟,白白胖胖的藕节,每根都有一米多长。每天采藕工人都在忙着挖藕、清洗、称重、装车。

据悉,许疃镇土桥村整体土地流转,在保障优质小麦种植的前提下,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合作社+基地+公司的模式,设立上海蔬菜(外延)基地,于2021年春开始种植莲藕20多公顷,一直长势良好,预计总产量可超过100万公斤。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荷叶接天蔽日,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种植莲藕既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记者 李锦文 通讯员 钮文静 戴树林 文/图)

辣椒丰收

火红辣椒助增收

亳州新闻网讯 眼下正值辣椒采收时节,在谯城区十八里镇蒋李村的一处辣椒种植基地,遍地是红彤彤的朝天椒,忙着采摘辣椒的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罗金山正和老伴穿梭在辣椒地里采摘成熟的辣椒。“小孩外出打工去了,俺家的5亩地租给合作社了,一亩地800元,比自己种强多了。俺老两口还能在基地干点轻活,挣点零花钱。”罗金山一边摘辣椒一边说。

据十八里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科技特派员李勉君介绍,十八里镇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辣椒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今年全镇种植的330多公顷辣椒全部进入采摘丰收的最佳时期。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辣椒种植规模,充分发挥一村一名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指导农户发展辣椒产业,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蒋李村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公司,专门为企业服务。目前已有5家中药企业与合作社在蒋李村流转土地进行种植,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蒋李村党委书记谢勇说,种植基地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长年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有200多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产生的效应,强了企业,富了乡亲。 (记者 曾莹莹 通讯员 陈光付 文/图)

葡萄喜获丰收

秋来葡萄串串甜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在谯城区大杨镇郭万村江大姐家庭农场阳光棚里,绿意盎然的藤蔓下,一串串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的“红玫瑰”葡萄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果香。果农和游客们忙着采摘、装筐,丰收的喜悦写满笑脸。

红玫瑰葡萄是一种常见的葡萄品种,颜色类似红玫瑰,香气浓郁、口感香甜,是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水果之一。“一亩葡萄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10元计算,亩产值可超过1万元。”江大姐家庭农场负责人江利霞介绍,她种植的20多亩红玫瑰葡萄已经六年树龄,目前正值盛果期,是效益最好的时候。

“红玫瑰”葡萄不仅成了江利霞的“致富果”,还给周边农户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我家的5亩土地流转给了农场,土地流转后,我长年在农场干活,活轻便,累不着,每天还能挣70元的工钱。”郭万村脱贫户朱友知说。

据了解,江大姐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321.26亩,现种植葡萄树220余亩,种植黄花梨树20余亩,另外种植西瓜、红薯、辣椒等果蔬约80亩。农场从采摘、销售到酿酒加工,逐渐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型家庭农场。(记者 魏军 通讯员 王晶 文/图)

村民正在采摘猕猴桃

猕猴桃挂满枝头

亳州新闻网讯  金秋送爽,在利辛县汝集镇中华村产业园猕猴桃种植基地,成熟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在桃树林中,忙着采摘、分拣、运送猕猴桃,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绿叶掩映间,一个个毛茸茸的猕猴桃饱满水嫩,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果农们手拿果筐,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猕猴桃从树上采摘下来。

据猕猴桃种植园负责人王振介绍,该园区猕猴桃总面积80余亩,猕猴桃个大、品质好、汁水酸甜,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旺,不少“回头客”争相订购,“走俏”合肥、南京等长三角地区水果市场。

在汝集镇,猕猴桃已然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致富产业。据统计,该镇猕猴桃种植总面积已超过150亩,2022年预计产量15万斤,单项收入超过100万元,纯收入能超过60万元,带动周边40余户居民发家致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利辛县汝集镇依托优势资源,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径,围绕“种植+旅游”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开发了猕猴桃、黄桃、西瓜、葡萄、蘑菇等特色产业,强化品牌建设,打造瓜果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记者 李锦文 通讯员 秦鹏 文/图)

村民正在采摘菊花

菊花开出“幸福景”

亳州新闻网讯 满地金蕊遍地黄,秋风瑟瑟菊花香。当前,正是菊花采摘的季节,在谯城区十河镇位李村菊花种植基地里,10公顷菊花竞相开放,迎风摇曳,像一张张动人的笑脸。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菊花,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今年产量受天气的影响不大,每亩能收3000斤鲜菊花,除去人工,每亩毛利润能达到四五千块钱。”基地负责人卞高明介绍,今年是他承包土地的第三年,从第一年种植2公顷菊花发展到了如今的10公顷。

“这些菊花根据形状的大小,分成不同的档次,收购商加工后再对外销售。”卞高明说,他种植的菊花有北京菊、小香菊,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制作养生花茶、饮品等,收入有望突破一千万元。

菊花的丰收,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收益,还为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带来了务工收入。种植菊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平时光除草就需要二十多人,现在是采摘期,需要的工人更多。“菊花采摘期间每天的人工费用就得发放一万多元。”卞高明如是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十河镇积极引导企业和合作社种植菊花、藏红花、白术等中药材,形成规模效应,使中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记者 李鹏 通讯员 许玉林 文/图)

村民正在采收青菜

遍地青菜绿油油

亳州新闻网讯 初秋时节,在利辛县望疃镇蔡桥村蔡敬超蔬菜基地,村民正忙着采摘蔬菜、整理装箱,准备销售到市场。

自蔬菜基地建立以来,蔡敬超流转土地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接近300亩,建蔬菜大棚30多座,种植了上海青、黄心菜等多种蔬菜。“目前每亩蔬菜产量达到4000斤,平均每天发货3万斤左右。”蔡敬超高兴地说。

看到蔬菜基地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土地流转给蔡敬超,再到基地打工。附近的村民一年四季都可以到基地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天工资近百元,月收入2000多块钱,既能挣钱,也能照顾小孩上学,所以今年没有外出打工,一直在基地干活。”刘桥村村民戴大妈一边摘菜,一边高兴地说。

蔡敬超说,目前正是青菜采摘旺季,需要用工100多人,其中不少村民是长期工。下一步,该蔬菜基地将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村民从中获得收益,帮助大家增收致富。

近年来,望疃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发展短、平、快农业产业,让“菜篮子”鼓起“钱袋子”,引领带动当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李鹏 通讯员 刘勤坤 文/图)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