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种冬桃 科技促增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10月15日,在涡阳县牌坊镇张桥村潘伟峰种植家庭农场里,农场负责人潘伟峰正带领着村民采摘冬桃。

潘伟峰多年前一直在外打工,后来在家乡返乡创业政策的吸引下,于2015年回到张桥村,开始流转土地,种植优质水果桃。

因潘伟峰辛勤肯干,不怕苦累,并善钻研会管理,3年后桃树挂果,喜获丰收。初尝创业成功的潘伟峰并没有止步不前,他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目前,种植面积达60余亩,桃子品种也由原来单一的品种发展为蟠桃、大白桃、黄桃、冬桃等8个品种。

“今年种植的桃子都已经进入盛果期,现在销售的冬桃,每亩1500多公斤,每亩纯收入5000元,比单纯的种植粮食作物,收入高出好几倍。”潘伟峰说,每天前来采摘的游客很多,桃子好卖不愁销。

桃子好种,但要好吃不容易;桃子好吃,功夫全在管理技术。潘伟峰相信科技种桃,施肥、剪枝等技术他样样精通。“虽然这个冬桃好吃,但也娇贵,除把握好施肥、修剪等关键技术外,还要防水淹,一旦果树遭受水害,桃子品质就会破坏,特别是雨季要注意清沟沥水,地面上要全部使用地膜覆盖。”谈及种桃技术,潘伟峰头头是道。

在农场里,还有很多客户正在采摘购买鲜桃。“这里的桃子不仅品相好,吃起来还又脆又甜,味道真是好极了。”游客燕女士表示要把新采摘的桃子带回家,让全家人品尝,同时做好宣传,帮助销售当地的农产品。

潘伟峰种植家庭农场每年还安置当地10多名村民就业。“明年投资5万元,建一个能储存10多吨鲜桃的冷库。有了冷藏设备,就可以把桃子一直卖到冬天,经济效益更高。”潘伟峰表示,今后将继续扩大桃子种植规模,带领更多村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密介绍,张桥村原是一个贫困村,经过驻村工作队的多年帮扶,该村于2018年出列。“目前全村已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10多个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巩固了脱贫成果,促进了乡村振兴。”李密说。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