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活动陆续拉开帷幕,线上、线下各大商家竞相推出优惠促销活动,形式多样的促销方式另消费者眼花缭乱。日前,市市场监督局联合市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保护自身权益,同时提醒告诫经营者切实承担经营主体责任,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
科学选择正规平台
针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促销活动,市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商家“优惠、买一送一、清仓、返券”等促销打折活动诱惑时,要保持清醒冷静,不过度囤货、不盲目跟风,根据自身需要理性消费、及时维权。
消费者在网购时,要选择知名购物网站,证照资质齐全、信用良好的电商平台,切勿选择首页没有列出互联网信息备案、营业证照及其他特定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资格证件等信息的无证照经营电商平台。
在浏览商品详情时,尽量不要点击弹出来的广告或来历不明的购物链接。选购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详细查看产品说明书、销售授权证书、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对打折商品或赠品也要当面查验质量。尽量不与个人私下交易,私下交易的行为,一旦出现消费纠纷不易维权。
理性购物不盲目
市消保委提醒,“双十一”活动期间,电商的促销广告,很容易让消费者冲动消费,建议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不要盲目从众购买不必要的商品,更不要被优惠、折扣、返现等营销手段冲昏头脑,警惕价格陷阱。
此外,近年来,电商们流行预付定金制度,商家规定消费者预付定金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才能享受优惠,而有时会出现,消费者在规定时间内无法付款、订单无故取消等问题。建议消费者下单前仔细了解促销活动的细则,注意留存商家承诺和活动截图。
直播下单需谨慎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线下实体店的销售外,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成了当下最流行的销售方式。
在直播带货模式下,消费者更容易因为直播营造的稀缺、不买就亏的氛围中冲动下单。市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在观看直播时,不要只听信主播对产品的口头介绍或者因为价格优惠就直接下单,购买前先仔细了解产品的成份、功效、适用人群等信息,多渠道查看商品评价,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商品。
及时维权留凭证
需要提醒的是,在购物时消费者应注意保存相关凭证,注意跟踪物流信息,收到商品后,应在第一时间查看商品是否与商家宣传一致,如果存在差别,应及时与卖家沟通,出现消费纠纷时,可以向电商平台客服进行沟通协商解决,也可及时与经营者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微信小程序投诉举报。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网购时经营者如果未在消费者点击购买前告知消费者该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消费者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可以退货。
记者:李锦文 通讯员:肖玉娜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