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杆、交通信号灯杆、监控摄像头杆、指示牌杆……这些款式不一的杆体常见于城市路口,既影响道路景观,也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市结合全国文明创建工作等要求,在市区推行“多杆合一”,精简道路杆件。
近日,记者在杜仲路与神农大道路口看到,绿化带里的一根杆子上面是一左一右的两个路灯,中间是车道导向牌,下面是均匀分布的四条垂直滑槽,靠近地面预留了一大一小两个线槽,整个杆子看着非常简约、实用。
“通过预留的垂直滑槽和线槽,后期可以在不影响和破坏杆子整体结构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增加标识标牌、视频监控等。”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庞喜说,这就是“多杆合一”带来的直接好处。
庞喜介绍,过去城市的杆子多是“单杆单用”,不仅带来资源浪费,增加运营成本,也影响道路通行和城市环境。如果想要在道路上增加指示牌、设施设备,就要重新建杆,对绿化和道路通行带来破坏和影响。
据悉,2021年,安徽省发布《城市道路杆件综合设置技术标准》,新建道路或已建道路结合大修、改扩建或专项整治设置综合杆件时,对道路沿线各类杆件进行综合整合,并为后续各类设施的搭载提供适当预留,为远期设施接入预留部分接口,做到“一次建设,长期受益”。
截至目前,我市在亳州高新区29条道路采用了“多杆合一”,还结合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在老城区芍花路等部分道路推广“多杆合一”,对路灯、违章抓拍、治安探头、街道监控、路名牌等单一杆体进行杆体合并。
“城市道路上杆体林立,,不仅影响了市民安全出行,还给城市形象‘减分’。”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城区道路空间资源有限,过去交通设施杆、指示标牌、导向牌等设置类型、数量较多,如果继续采用“单杆单用”,不仅带来资源浪费,增加运营成本,还影响道路通行和城市环境。
该负责人表示,推行“多杆合一”,能够有效精简道路两侧的杆件,节约城市道路空间资源,净化城市“空间”,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记者:李鹏 通讯员:葛伟 文/图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