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林生金 助农增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雪时节,走进位于蒙城县国有白杨林场的林地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蔬菜,一派生机勃勃景象。2022年以来,白杨林场以“林下种植”为切入点,全力做好“林下经济”这篇大文章,鼓励林农参与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来,努力把林场丰富资源变“资金”,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油菜苗适宜冬季种植,成长周期很快,预计明年三四月份就可以收获。”正在查看蔬菜长势的林农薛桃林介绍说,他承包了近50亩林地,林下套种花生、红薯、油菜等,一年可以收获两季,“今年花生、红薯都是大丰收,预计今年一亩地可以收入3000块钱以上。”

在林场内,通过承包林地发展“林下种植”的林农还有很多,他们因地制宜种植不同蔬菜和经济作物,让昔日荒芜林地变成了美丽田园。白杨林场场长赵明坤介绍,发展林下产业的好处非常多,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林农通过“林下种植”不断对林地进行翻耕、施肥、浇水、除草,还可以增加林木生长速度,极大节约森林抚育成本。

“为了帮助林农更好种植蔬菜,我们一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做好田间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林地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赵明坤介绍,林场积极利用土地租金收益,在林地内修建了水泥路,建设了喷灌、滴灌设施,疏通了沟渠,确保旱能浇、涝能排,保障林农种植的蔬菜和农作物更好的生长。

“林下种植”产业的大力发展,也为当地村民及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提供了新路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我年龄也大了,平时没什么事干,农忙时节就到这里打打零工,一天几十块钱的工资,都是现结,我心里着实高兴呢。”说起眼下的生活,一位正在采收蔬菜的村民脸上满是笑容。

据悉,作为亳州市国有林场之一,白杨林场在做好森林抚育的同时,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利用新植苗木空隙土地,大力实施土地流转,鼓励林农和公司积极发展林下特色种植。现在林场冬春季节“林下种植”的有白菜、花菜、萝卜、油菜,夏秋季节有红薯、花生、大豆等,已累计发展“林下种植”约260多亩,每年有效节约苗木抚育费用10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与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推广‘林场+合作社+林农’的模式,大力发展林下蔬菜种植、山羊养殖等特色产业。”赵明坤表示,一方面持续提升林地效益,另一方面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林农通过在合作社内打工,实现稳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汝平  通讯员:李杨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