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工作中,现场引导员不仅能帮助考察人员快速找到被测评对象,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查缺补漏”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减少失分项目。为此,我市要求各创建单位要配备文明创建引导员,并对创建工作做到“如数家珍”。
近日,市文明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组对主城区范围内的文明创建引导员进行现场“考核”,帮助其提高业务水平,争取在即将到来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工作中尽可能地做到少失分甚至不失分。
谯城区文化馆引导员(右)介绍文明创建工作
谯城区文化馆:创建知识待加强
“志愿服务站点要满足‘四有’,请问‘四有’具体指什么?”“该有的我们都有,都是按照标准设置的。”“请具体说一下‘四有’的内容。”在谯城区文化馆,面对检查人员的发问,引导员面露难色,一时语塞。
检查人员向引导员详细介绍了“四有”内容,即有固定场所、有明显标示、有志愿者在岗在位、有上墙的服务项目及所需物品。“这些我们都有,而且都是日常的工作内容,一时没想起来。”引导员说,如果按照“四有”方式介绍志愿服务站,思路确实清晰多了。
检查人员发现,文化馆志愿服务站物品摆放不够规范,桌面较为凌乱,要求引导员及时整改。在引导员的指引下,检查人员又认真查看了文化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景观小品等创建设施,基本符合相关标准。
谯城区图书馆:引导流程不顺畅
“欢迎大家来到谯城区图书馆,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我们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在引导员的带领下,检查人员从内到外进行了仔细查看,边看边问,“先进模范事迹要展示几个?”“最少5个,我们的实际数量远多于这个数字。”
“怎么没有看到图书馆开放时间?”面对检查人员的询问,引导员不好意思地说:“开放时间提示牌挂在了大门口,刚才介绍时忘了这项内容。”检查人员提醒引导员,如果图书馆门口有创建设施,一定要从大门口开始介绍,以免漏掉内容。
当引导员介绍无障碍厕所时,检查人员发现没有坐便器,不符合规范要求,而引导员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从引导员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引导员并没有完全准确把握文明创建工作内容,把很多非创建设施也进行了讲解,而且流程安排上也不够顺畅。”检查人员说。
花戏楼社区:介绍内容有漏项
谯城区花戏楼街道花戏楼社区是去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的检查点,创建工作开展较为扎实。引导员热情地做起向导,轻车熟路介绍了社区创建设施和工作开展情况,流程安排合理、紧凑。
整个流程下来,检查人员发现引导员介绍时有漏项,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车位、全民健身场地没有提及。引导员解释说,这些设施在社区都有。“如果实地考察人员没有看到这些设施,引导员又没有介绍,可能就会成为扣分项。”检查人员提醒说。
检查人员随后查看了这些“遗漏”设施,无障碍卫生间的门被锁了起来,打开卫生间房门,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按照规范要求,无障碍卫生间应当‘无明显异味’,而花戏楼社区的无障碍卫生间显然不符合要求。”检查人员说。
检查人员表示,引导员要认真学习我市印发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导手册》,做到了然于胸,对标达标,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和整改,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