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魏岗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工作人员在检查企业治污工作(资料图片) 汝平 摄
12月16日,我市召开深化基层生态环保体制机构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3年多来我市深化基层生态环保体制机构改革工作情况。
2019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乡镇生态环保工作站,实现全市范围内乡镇(街道)生态环保工作站全覆盖,将生态环境监管触角深入最基层,推动基层生态环保工作长效化、专业化,打通生态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3年多来,全市上下不断推深做实乡镇生态环保工作站改革,有效促进乡镇生态环保工作站平稳有序开展工作,夯实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
打通环保宣教的“最后一公里”。3年多来,各工作站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7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通过“村村通”循环播放环境保护广播近20万次,努力营造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打通环境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各工作站人员认真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任务,常态化排查上报辖区内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辖区范围内污染源,定期巡查环境监管对象。3年多来,共开展巡查3.2万余轮次,出动工作人员11.7万余人次,排查发现问题约5万个,成为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的有力抓手。
打通环保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各工作站人员及时收集了解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受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来信来访,根据分类及时交办或汇报;对于发现的重大环保问题,第一时间向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12345政府热线服务平台转办环境保护类投诉举报在2021年同比下降33.9%的基础上,今年1-10月份同比持续下降58.53%。
打通问题督办整改的“最后一公里”。对各类环保问题,各工作站逐一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改标准和整改时限,定期跟踪督导、挂账督办,直至完结销号。协助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做好环境执法工作,配合做好调查取证等相关工作,突出抓好涉及的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2019年以来,需完成整改中央和省级层面交办问题71个,已完成整改61个,正在加快推进10个。自查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15个,已完成整改92个,有序推进123个。
为确保乡镇生态环保工作站扎实有效履行生态环保职责,市、县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3年多来各县区对环保工作站人员共组织开展培训和以会代训500余场次,培训25000余人次。压实工作责任促规范,制定《亳州市乡镇生态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站工作职责》,并建立健全网格化包保、环境问题排查、应急值班制度等工作机制。严格实绩考核抓落实,建立健全效能管理、廉政建设、政务公开等内部管理制度,杜绝“慵懒散”,提升环保工作站人员的积极性。开展标准试点强管理,在涡阳县开展乡镇生态环保工作站标准化建设试点,制定标准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探索管理水平提升路径,及时把先进经验固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模式。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