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养肉兔 带头奔向致富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走进位于谯城区赵桥乡的安徽省兴伦食品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排排兔笼整整齐齐,肥美的兔子活蹦乱跳。公司负责人翟兴伦正忙着打扫圈舍、喂养饲料、查看兔子生长情况。

肉兔养殖投资少、周期短、出栏快、用工少,是一个见效快的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说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只要立即着手养兔,年内就能见效,实现快速致富,能够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据了解,翟兴伦是2007年退伍返回家乡赵桥乡大徐村创业,通过实地考察后,从2009年尝试养殖的50只肉兔,发展到成立亳州市谯城区翟氏养殖专业合作社,后又于2021年成立安徽省兴伦食品有限公司,目前不仅养殖肉兔,也加工兔肉食品。目前已吸纳10多户脱贫户作为常年固定工人,短期工人20余人。翟兴伦成功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也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增收可能。

养兔子最开始是翟兴伦的爱好,后为进一步了解肉兔养殖的市场前景,通过与养殖商家联系,翟兴伦就到了谯城区大杨镇肉兔养殖场打工学习,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与经验积累,开始独立开办养殖场,从山东引进产肉力高、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的新西兰兔、獭兔、比利时兔等优良品种,后来经过反复实践,养殖的肉兔数量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

“我们的活兔销售大部分都有固定销路,发往外地,也有部分销往当地市场、餐馆等,每只售价在50元到60元。另外,我们也加工兔肉,加工后的兔肉售价在50多元一斤,这就大幅增加了利润空间,也为肉兔销售增加了新的销售渠道。”安徽省兴伦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翟兴伦说。

据介绍,养殖合作社圈舍最多的时候有8个,可容纳四万余只兔子,兔子繁殖周期在40天左右,每三个月左右可出栏,每月可出栏1万只。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肉兔养殖年销售额达一千多万元,纯利润达到了400多万元。兔肉食品加工年销售额能达到500多万元,收益非常可观。

勤劳致富不忘帮助乡邻。合作社步入正轨后,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也越来越成熟,带动了周边村民纷纷加入肉兔养殖。为了减轻村民们的投资成本和市场担忧,确保能从肉兔养殖产业中获得更多收益,兴伦食品有限公司不仅为村民提供成本价种兔和免费养殖技术服务,并按不低于保护价回收肉兔,这就帮助村民解决了养殖和销售等难题,减少村民后顾之忧。此外,还将堆积发酵后兔子粪便免费送给村民当肥料。在他的带领下,养殖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翟兴伦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养殖致富带头人。

“下一步,我们村将持续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深化政策引导,积极发挥特色养殖业带头人示范作用,推动养殖业产业化发展,从而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赵桥乡大徐村党委书记马腾飞表示道。

近年来,赵桥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合作社+养殖户”模式,积极整合资源,不断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业,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多元化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作者:翟梦涵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