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住亳省政协委员这样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月12日

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

参加此次会议的委员们

积极建言献策、忠诚履职尽责

一起听听亳州委员的声音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汤涌:错位成长 促进白酒产业集群式发展

在今年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汤涌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推动白酒企业竞相错位成长,促进全省白酒产业集群式发展。

汤涌表示,白酒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古井贡、口子、高炉、迎驾、宣酒等都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市场知名品牌,尤其古井贡作为老八大名酒,一直是我省白酒品牌的领头羊。近年来,白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个省份相继出台政策支持酒业发展,我省对白酒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偏弱。

汤涌建议,应进一步提高对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成立省白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全省白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优化白酒产业布局。

汤涌建议,应设立白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升级、品牌培育等,激励更多白酒企业争先创优,助力大中小型白酒企业竞相错位成长,推动全省白酒产业集群式发展。

汤涌建议,应加大对白酒产业的政策扶持,学习借鉴贵州、四川等省支持白酒产业举措,加大我省白酒产业政策支持,在土地、金融、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打破要素制约,为企业发展创优发展环境、提供“真金白银”。建议对古井等行业龙头企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做大做强,打造我省白酒行业“航空母舰”,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

汤涌认为,应充分发挥亳州市“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品牌效应,大力支持亳州加快建设“华夏酒城”,打造黄淮流域优质浓香白酒核心产区,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贵酒、川酒、苏酒等竞争中的市场话语权和资源控制力。建议每年从省级统筹指标中给予一定的白酒项目专用的用地、用能、用水等指标,加快“华夏酒城”增量白酒项目落地。

在本次会议上,汤涌还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引江济淮工程饮水安全的提案”。

省政协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艳玲:拓宽渠道 盘活低效闲置国有资产

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艳玲提出了“关于进一步盘活低效闲置国有资产的建议”。

龚艳玲说,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国有资产是落实当前增收节支、开源节流、过紧日子要求的有效措施。调研发现,一些市县乡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国有资产低效闲置现象。

龚艳玲建议,要摸清底数,对现有低效闲置国有资产进行系统性梳理,摸清低效闲置资产位置、数量、状况等,设立台账,全面登记并跟踪掌握低效闲置国有资产现状。

龚艳玲建议,要拓宽盘活渠道,一方面,结合低效闲置资产的位置、结构、面貌,因地制宜,按照地理位置和区域就近的原则,将低效闲置资产划转到急需的部门和单位使用,减轻政府重复投资带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租售结合”的新模式,将低效闲置校舍、厂房出租给小微企业或有需求的企业,采用合作经营、独立经营、承包租赁、租售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盘活利用低效闲置资产,增强造血功能。同时,投入适当的资金对低效闲置资产进行优化和改造,使之达到市场的需求,用于招商引资、租赁等,把优质企业引进来,把收储的土地拍出去,将收储资金回笼。

龚艳玲建议,要强化政策支持,允许公益性闲置土地依法依规转为经营性用地。依法把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用地手续后,直接用于项目招商引资。

会议期间,龚艳玲还提出了“关于尽快加强培训宣教规范新冠感染治疗的提案”等提案。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陈昭敏:促进“五链”深度融合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陈昭敏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陈昭敏说,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出台了一些举措,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陈昭敏建议,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促进创新链同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由要素驱动升级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新优势。

陈昭敏建议,要坚持链式集群化发展,以发展实体经济为根本、以转型升级为重点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扩大高技术制造业项目投资和企业技改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向两端延伸,紧紧围绕我省优势产业链做好投资“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陈昭敏建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深入落实“四主体一联合”创新模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大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释放发展潜力,不断壮大高技术骨干企业“后备军”,筑牢增长基础,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陈昭敏建议,要加大科创人才培育和科创成果转化力度,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和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陈昭敏还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关于促进农村留守人员就业增收的建议”。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张国芳:强化基础设施建管  更好发挥高标准农田效益

在正在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张国芳提出了“关于加强我省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提案”。

张国芳说,近年来,我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取得了令各方满意的效果,但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张国芳建议,要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综合考虑水系、种植作物、土质、耕作方式等多种因素,以实用实效为设计原则,如种植设施蔬菜等经济作物地块,可设计滴灌等节水设施;对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应适当增加机井深度。

张国芳建议,要明确管护责任,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让群众参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在建设阶段,让群众代表参与项目设计和建设全过程监督。对基础设施的管护,乡镇政府主导,行政村具体负责。应成立专门的基础设施维护队伍,对井、渠、电等基础设施定期巡查、检修、维护。应制定相对统一的建设与管护标准,严格按要求操作。让农民群众参与基础设施管理,监督基础设施使用,确保设施配套,运转正常。

张国芳建议,要保障维护经费,市、县财政每年要列支相应的农田基础设施维护专项费用。按项目进行管理,专款专用。建立社会化的专业维护公司,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和监督,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行项目招投标管理。

张国芳还建议,要提高科技含量,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注重提高土壤肥力和旱涝保收能力,农机、农艺结合,更好发挥土地的产出效应。注重提高农田基础设施使用的便利化程度,把农业技术、信息技术与新的农业经营模式结合起来,更好发挥高标准农田的效益。

会议期间,张国芳还提出了”关于发挥我省农业‘土专家’作用的提案”。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