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举传递大爱 情暖春日亳州——2023 年 1-2 月份“亳州好人”点评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见义勇为好人李博旭、袁志民:跳入云南洱海 勇救落水父子

李博旭

袁志民

李博旭,谯城区赵桥乡溜集村人,曾是警察,现是一名律师。袁志民,谯城区赵桥乡溜集村人,现经营药材生意。

1月26日是大年初五,在云南洱海旅游的李博旭、袁志民两人,突然听到焦急的呼喊声。循声望去,两人看到有一名女子在不断地挥舞着手臂。虽然听不懂她说些什么,但是能感受到那种焦急的情绪,两人就立即跑去查看。

李博旭和袁志民看到水里有个10多岁的孩子在挣扎,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没人敢下去救援。犹豫了一下,脱掉外套,两人毅然跳入水中开始营救。李博旭、袁志民两人游到孩子身边后,奋力把孩子托离水面并游向岸边。孩子被送上岸之后,还有游客在向水里指指点点,原来孩子父亲还在离岸边更远的水中。当时,父亲整个人已沉在水下,只剩衣服还漂浮在水面上,非常危险。李博旭、袁志民又把父亲拖到了岸边。

上岸后,两人才发现事发地乱石遍布,而洱海的平均深度是10.5米,加上当天洱海水温较低,都增加了两人救人的难度。李博旭、袁志民也有些后怕。但他们表示,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挺身相救。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许发夫点评:人在旅途,最动人的风景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充满人间温情的你我相助。难得的假期旅行,本来“在桥上看风景”,见人落水,你们奋不顾身跃入水中救人的一幕,成了别人眼中“最美的风景”。危急关头,勇者不惧;救人危难,不求回报,你们是美的缔造者。

敬业奉献好人张莉莉:从检二十四年 无一错案发生

张莉莉

张莉莉,蒙城县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张莉莉入检二十四年,先后在侦监、公诉、刑事执行等检察岗位上工作,所办理的数百件刑事案件,适用法律正确,定性准确,程序合法,无一错案发生。

2017年春节前,张莉莉接到一封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书,一男子请求对其岳母楚某变更强制措施。原来,男子的爱人患有重度子痫前期,在医院分娩治疗期间病情加重,胎儿死亡,产妇也因脑血管破裂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抢救。楚某带领家人多次在医院闹事,后因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被公安机关逮捕。

张莉莉仅用一天的审查时间,果断拿出对楚某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公安机关采纳后,立即变更了对楚某的强制措施。该案当年被最高检评为“全国羁押必要性审查精品案例”。

近年来,她经手办理的两起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被最高检评为精品案例,所带领的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连续多年在全市年终考评中位于前列。她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获“全省优秀侦查监督检察官”等荣誉称号。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许发夫点评: 一个检察建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能事关一个家庭的兴衰,也是一把高扬的命运之剑。但恶不惩,正义难伸张;善不扬,和谐又无从谈。在法律的冰冷和人性温度之间,你找到了平衡点。二十四载,无一错案,只因你中心装着公平正义,装着人民。

敬业奉献好人廉保友:远赴新疆支教 一心培育桃李

廉保友

廉保友,涡阳三中生物教师,现任涡阳三中党委委员,涡阳县责任督学。

2012年8月廉保友被推荐为首批援疆教师,前往新疆和田一中支教。和田一中是一所重点维吾尔族学校,全校187名教师中只有8名汉族老师,且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环境的严酷更是难以想象,每年有两百多天沙尘天,空气十分干燥。刚到新疆时廉保友嘴唇干裂,鼻子出血,眼睛都睁不开,再加上水土不服,严重的腹泻让他苦不堪言,有时深夜2点也无法入睡。

但廉保友用开朗的心态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很快进入了角色。根据当地学生实际,他探索出适合和田一中学生的新教学路子:低起点,慢语速,多提问,严要求,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地进步。除了完成高一双语四个班的生物教学外,廉保友充分发挥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优势,为和田一中多媒体教学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辛勤工作和骄人的教育教学成绩,得到和田一中师生的高度认可,其事迹被刊载于《和田日报》,获评“新疆和田地区优秀援疆干部”“安徽省优秀援疆干部”“市党员示范岗”“药都最美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许发夫点评:心中有大爱,再远也不远,再苦心也甜;心中有大家,舍弃天伦乐,感觉也坦然。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你用担当,为边远地区教育增砖添瓦;你用至诚,精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当西部的戈壁滩上又多一抹新绿,你可以自豪地说,这里有自己的一份奉献。

孝老爱亲好人李嘉诚:放弃从军梦想 毅然“割肝救父”


李嘉诚

李嘉诚,涡阳县城关街道人,在校大学生。

2023年春节期间,20岁的李嘉诚做出人生中的重要选择,捐献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脏挽救自己的父亲。

2022年12月,李嘉诚的父亲突然感到腹部胀痛,被诊断为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进行了7次人工肝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挽救生命唯一的办法就是肝脏移植。综合考虑供肝质量等诸多因素,小儿子李嘉诚成为捐献的最佳人选。得知这个结果,父亲沉默了。李嘉诚今年刚满20岁,还在上大二。“儿子一直想参军,原打算明年就报名入伍了,给我捐了肝,兵就当不成了”,父亲心疼儿子,执意拒绝。李嘉诚却反过来安慰父亲:“别担心,我的生命都是您给的。我还年轻,梦想可以再有,爸爸只有一个。”

2023年1月18日上午,历经5小时,李嘉诚三分之一的肝脏被顺利切取、修整。他父亲病变的肝脏也被成功切除。经过近4个小时的血管吻合、胆道重建,李嘉诚的部分肝脏被成功移植给了父亲。

李嘉诚捐肝救父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广网、环球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教育报、京报网、安徽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王碧君点评:父亲需要肝脏移植,你毅然放弃自己的梦想,不惧一切割肝救父。小时候,父亲是你的山。长大后,父亲这座山要倒下时,你用血肉之躯相托。这正是中华民族刻在骨血里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00后,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什么是爱,感动了万千网友,也给年轻一代树立了为人子女的良好榜样。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