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罕见病,让罕见被看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为“点亮你的生命色彩”。“罕见病”顾名思义,是指发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065%-0.1%,因此容易被误诊、漏诊,耽误治疗。在我市,就有一些孩子患有罕见病。怎么及早发现“罕见病”?又该如何进行干预呢?当日,记者采访了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人民医院相关人士。

刘静正在进行串联质谱筛查。

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的特医食品。

一旦发病,对身体的损害难以逆转

说起“不食人间烟火”,很多人会想到仙气飘飘,活得洒脱。但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来说,这却是一种痛苦。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影响人体和智力发育。由于身体无法进行正常代谢,不能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鱼、虾、肉类等,否则身体内的苯丙氨酸含量就会急剧升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这类患儿又被称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

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全市共有50多名苯丙酮尿症患儿,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特殊食品治疗和健康指导。除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还有“熊猫宝宝”(戈谢病)、“瓷娃娃”(成骨不全症)、“蝴蝶宝宝”(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星星的孩子”(又称孤独症)等“罕见病”。

“尽管这些罕见病都有着美丽的名字,但只有罹患疾病时,才知道它们会带来多大的痛苦。”该院儿科主任张良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065%-0.1%之间的疾病。我国将患病率低于50万分之一的疾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的遗传病定义为罕见病。世界范围内大概有超过7000种罕见病,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罕见病可以被治愈。张良表示,很多罕见病一旦发病,将会导致异常代谢产物积累,对神经系统及多脏器功能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

“我们每年能遇到二三十个罕见病患儿,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的罕见病患者。”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军对记者说。

尽早干预,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虽然罕见病难以治愈,但仍然有接近10%的疾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身体生长和智力发育得到明显改善。小强(化名)患上苯丙酮尿症是不幸的,但在科学治疗下,他的发育情况与同龄人相差无几,而且还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

张良告诉记者,苯丙酮尿症治疗主要是饮食疗法。开始治疗的年龄愈小,效果愈好。不过,这些患者食用的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虽然其名字带有“食品”字样,但是对于多种罕见病的治疗来说,可以说是“救命药”,被罕见病患者称为“药奶”。

记者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营养门诊看到,粉条用淀粉、馒头用淀粉、淀粉米、固体饮料等特医食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能够满足苯丙酮尿症患者的正常需求。

“这些特殊食品不含高蛋白,是经过特殊工艺生产的,因此价格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高。”营养门诊护士吴梅说,不过,这些特医食品可以按照65%的比例进行医疗保险报销,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

记者了解到,市妇幼保健院在罕见病管理方面,建立了完整的专科病历,规范随访,加强营养、心理、早期发展促进、康复等科学育儿方面的健康管理。同时,作为中国出生缺陷救助干预基金会出生缺陷(遗传代谢病)和功能性出生缺陷救助项目实施单位,市妇幼保健院也可为确诊的遗传代谢病患儿家庭申请最高2万元的救助金。

随着国家对罕见病救治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检查项目、特效药进入医保目录。刘军介绍,今年SMA口服治疗药物利司扑兰被纳入医保,每瓶价格由63800元下降至3780元,为那些饱受疾病困扰的家庭带来了一缕生活的曙光。

新生儿筛查,从生命起点预防“罕见”

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获悉,2022年全市共筛查新生儿34186人,筛查率99.4%,确诊遗传代谢病患儿62人。其中,苯丙酮尿症9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2例。

“很多家长会不解地问,明明自己和伴侣身体健康,为何孩子还会有这种罕见的疾病呢?”市妇幼保健院筛查中心负责人刘静解释,每个人身上都有5-10个缺陷基因,一旦父母双方拥有相同的缺陷基因,就有可能生下有罕见病的宝宝,“虽然这种概率很低,但对遇到的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

从2013年开始,市妇幼保健院就已经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2017年,该院还引进串联质谱技术,一滴血可以筛查26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

罕见病治愈难、危害大,因此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罕见病最有效的手段。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