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位亳州青年眼中的二十大】操知璇:扎根乡村沃土 擦亮幸福底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90后的操知璇目前担任我市谯城区颜集镇李集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2021年6月,他被安徽省人民检察院选派到了定点帮扶的李集村,从一名普通的政法干警转变为驻村干部。

操知璇最关注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他表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基础设施补齐短板

操知璇来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村内各种情况摸排清楚。“我们李集村由原来的丁双庙、小李集、丁大楼和朱楼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是颜集镇第一大村。”操知璇说,一直以来,李集村集体经济薄弱、生产生活和综合文化类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十分突出。

党建引领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操知璇到村以后,注重抓党建聚人心,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组织他们向身边群众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乡村发展的好政策,为后续各类到村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之前乡镇的道路特别少,甚至有些通往村里都没有路,我和村两委花了一年半时间,通过争取财政资金、动员群众集资,修建了行政村主干道和自然村内道路近7000米。”操知璇说,其中有段路连接了五个自然村,极大方便了沿线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出行。

路修好了,让路亮起来也成为了问题。操知璇告诉记者,过去村庄到了夜晚便是漆黑一片,经过村两委和广大党员的商议,决定利用选派单位的专项帮扶资金,分两批安装了500多盏太阳能路灯,实现了行政村主干道和所有自然村全覆盖。

“如果加上灯杆,单个成本约在1500元以上,但是你看这条路上的灯都是安装在电线杆上的,每个灯成本不到300元。”操知璇边指着路边的灯边介绍道,每一盏灯的位置,都是他带着党员群众挨个查看定下来的。

振兴路上产业先行

乡村振兴的首要和关键是产业振兴,李集村有种植销售中药材和蔬菜的传统,为此,操知璇专门争取资金建设了中药材和蔬菜交易市场以及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

“村里很多人都种植地产中药材,之前没有交易市场的时候,药材商和村民们都是露天交易,风吹日晒,规模也不大,现在条件好了,方圆50里地乃至邻省河南都有人过来。”操知璇说,此外,他针对村里的一家农业特色产品生产企业,利用个人自媒体账号,打造“第一书记直播间”,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推广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帮助其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品牌价值。

为了更好地宣传驻村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李集村的变化,操知璇经常拍摄发布一些短视频。操知璇说:“有很多村民会在后台给我私信反映问题或提出建议,更多的是那些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如今的发展变化,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对未来充满希望。”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操知璇最关注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归根到底,只有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提升,我们所做的一切才更有价值。”操知璇说。

目前距离操知璇驻村结束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接下来他准备继续完善自己的工作,利用选派单位协调的帮扶资金,实施好已经谋划的基础设施和集体经济项目,回应广大党员群众的所需所盼。“我们也做了憧憬,力争到驻村结束为村集体增加收益每年50万元以上,这样,李集村的乡村振兴,才真正是未来可期!”操知璇表示。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现在,在即将走向乡村振兴新战场的重要时刻,我深知,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往下扎根’,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潜心工作;‘向上生长’,就是要经得起风雨,追求卓越。”谈及未来,操知璇坚定地说。

(记者:吴宛谕 实习生:杨雪童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