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抢抓时机高质量推进春季造林绿化工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已完成造林2993亩,完成率74.8%

记者昨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抢抓造林绿化黄金季节,高质量推进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实现国土绿化量质并增。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整地4200亩、完成率105%,完成造林2993亩、完成率74.8%。

今年以来,我市突出造林工作重点,做好谯城区老杨河等32条河岸绿化,推进蒙城县小涧镇郭赵路等35条、102.6公里新建县乡村公路绿化,围绕村庄庭院、零星荒地、废弃矿山、边角地、不宜耕种地等空隙地开展零星绿化,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农田林网绿化。

我市加强与科研院校、良种研发单位合作,引进新优苗木,安徽泓森高科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选育的“皖槐1号”顺利通过省级良种认定,利辛县东方美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选育的“馨香”木瓜植物新品种完成区域性试验。结合《亳州市造林技术导则》,我市相关部门科学选定树种,提高良种使用水平,合理确定树种配置模式,并基于“一林一技”和林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服务和培训,推广先进造林技术,及时开展新造林抚育管理,提高营造林质量。

我市实施造林项目财政补贴政策,对纳入省林业增绿增效工程项目的一般造林给予每亩300元一次性奖补,纳入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的给予每亩800元一次性奖补。参与林业产业扶贫工程的脱贫户享受政府补助每亩每年1000元,并连续补助10年。

以产业为引领,我市大力开展林业“双招双引”,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造林,提升造林绿化的规模化水平和辐射带动效应,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共引进林业企业217家,培育林业大户575个,现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个、省级示范家庭林场6个。同时,从树种配置、重点工程绿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和政策帮扶,因地制宜发展药油两用牡丹、新品种核桃等木本油料生产基地26.6万亩,实现了增绿增收增效。

供稿:汝平 周顶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