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内景。
站在高铁亳州南站向东望去,地上几乎看不到各类线杆,城市天空明朗纯净,这得益于我市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长”什么样?又有什么好处?近日,记者走进地下综合管廊一探究竟。
运行数据 一览无余
3月7日早上,在亳州高新区银杏路上的高铁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正紧盯着电子显示大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通过电子显示屏,可以实时掌握管廊运行情况,查看管廊内的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综合管廊运维单位亳州市恒通官网运营有限公司项目主管吕栋涛告诉记者。
吕栋涛介绍,高铁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分布在神农大道、老君大道、文苑路、银杏路地下,从空中看呈“E”字型分布,全长5.13公里,共有视频监控枪机、球机290个,温度、二氧化硫浓度、甲烷、氧气、火灾报警等各类传感器1259个。
“通过各类传感器,人坐在监控室里就能掌握管道内的运行数据,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隐患。”吕栋涛说,另外,他们还会每天安排巡检人员到综合管廊内进行巡视,按照计划,每周要对所有管廊检查一遍。巡检人员入廊工作画面会被投放到电子显示屏上,确保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展开救助。
巡查人员检查设施设备运行情况。
线缆管道 各得其所
综合管廊到底长什么样呢?带着疑问,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步梯向下走去,没想到地下“别有洞天”。
记者首先到达的是“倒虹段”,地面有个集水井,井里安装着抽水泵。“综合管廊位于地下,考虑到排水需求,每隔一段距离都会设置‘倒虹段’,遇到突发情况,水流就会向这里集中,再经过集水井排出去。”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综合管廊项目负责人代海涛说。
拾级而上,记者来到了综合管廊内部,只见自来水管、中水管、强电线、弱电线等各种线管依次分布,互不干扰。它们就像住在一起的“一家人”,和谐有序。不仅如此,管廊墙壁上的不少挂架上空无一物,随时欢迎新成员“入住”。
综合管廊虽然位于地下,但人在里面并不感觉缺氧胸闷。代海涛告诉记者,综合管廊建有排气送风系统,能够保证管廊里有充足的新鲜空气供人呼吸,还可以把有毒气体排出去,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同时还能起到除湿作用,保护里面的设施设备不被腐蚀,提高人体舒适度。
安全是头等大事。为确保综合管廊安全,管廊顶部每隔几米都安装了球形干粉灭火器,遇到火灾等情况,会自动打开进行灭火。
记者注意到,综合管廊分为单舱和双舱两种,每舱高约3米、宽约3.7米,去掉线缆和管道部分,供人行走的宽度约1.4米,可供工作人员通行。
监控室时刻关注巡查人员工作情况。
保护路面 清朗天空
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既要有看得见的繁华与美好,也要有看不见的防护与保障。
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功能越来越多,难免会遇到铺设管道、增加线缆等情况,需要开挖地面。“有了地下综合管廊,无需反复开挖地面,进入地下管廊即可完成管道、线缆铺设和加装,让城市告别‘拉链路’。”代海涛说,地下综合管廊避免了由于铺设和维修地下管线对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有助于保持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确保城市“生命线”的稳定安全运行。
同时,地下综合管廊将电、热、电信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中在管廊内,具有运营高效、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等诸多优势,利于维修和保护,有效消除了城市上空的“蜘蛛网”,让城市的天际线更加清朗。
正因地下综合管廊有着这么多好处,除了高铁片区地下综合管廊,我市还在北部新城三圣路地下修建了综合管廊,提升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我市于2021年5月印发了《关于印发亳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的通知》,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有效运行,集约利用与优化城市地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