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家乡泥土 告慰烈士忠魂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晚报记者跟随谯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拥军协会赴信阳寻访尹义华烈士生前足迹——

一抔家乡泥土 告慰烈士忠魂

24岁的年轻区长,牺牲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墓碑上刻着“安徽省亳县牛士集”……近期,亳州晚报连续刊发了河南省信阳市退休老教师王国军想为长眠在当地平桥区洋河镇的尹义华烈士寻亲,以及我市相关部门及时行动,对此进行调查走访的新闻。

3月20日、21日,谯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单强、市拥军协会志愿者李祥林以及本报记者一行,赶赴信阳市了解查询更多信息,以期早日为烈士找到亲人。同时,还带去了家乡泥土和白酒,祭拜这位亳州籍烈士。

为烈士墓添上家乡的泥土

寻访  烈士就义地 英名今犹传

3月20日中午,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车程,寻亲小组一行来到了信阳市。在该市平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寻亲小组查阅到了尹义华烈士的记录情况:“尹义华烈士,系安徽省亳县牛集镇人,中共 党员,1949年6月任洋河区长时,被国民党残匪围攻并壮烈牺牲,年仅24岁,埋葬于洋河镇北菜园组。”

“黄泥沟”,《信阳县志》上记载的尹义华烈士就义处。当日下午,该市平桥区洋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毛志勇,陪同寻亲小组赶往此处。

黄泥沟是水田间的一条小河流,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现在属于洋河镇的相邻乡镇肖王镇。该镇张新店村汪寨组66岁的退休村干部杨玉民,带领大家在崎岖的田埂上穿行。仲春时节,温度仍然很低,微雨笼罩的丘陵地带里,放眼望去,都是高高低低、形状各异的水田,偶尔能看到长着又弯又长牛角的水牛在田间耕作。

在一片水面较为开阔的河堤上,杨玉民停下了脚步。他指着河堤下的一片平地说:“尹区长就是在这里牺牲的。”杨玉民表示,听老人们说,当时是一个夏日的上午,村里的“邢老头”请了十来个村民,帮其“拔秧草”,忽然从南面高地上走下来十多个背着刀枪的人,推着一个双手绑在身后的男子,有人将被绑男子口中堵着的布掏了出来。只听这名男子大声说道:“我是洋河的尹区长,今年24岁……”杨玉民说,男子后来还说了什么,已经没人记得了。随后,这群人将该男子推到河堤下,进行了残忍的砍杀。

杨玉民表示,由于年代久远,包括其父亲在内的亲眼见证尹区长就义的村民都已经去世了,但尹区长壮烈牺牲的故事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还常常被村民们讲起。

祭奠  一抔家乡土 告慰英烈魂

3月21日,是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正值春分节气。当日上午10时许,寻亲小组一行来到尹义华烈士墓地进行祭拜。

尹义华烈士墓位于洋河镇街道一处居民区的空地上,墓碑外面和底座贴着白色的瓷砖,黑色的石质碑芯上方刻着“永垂不朽”“尹义华烈士之墓”等字样,左侧的烈士生平第一句就是“烈士尹义华同志系安徽省亳县牛士集人……”墓碑后面是水泥围起来的墓穴。整个墓地掩映在数棵柏树之中,庄严肃穆。

寻亲小组摆放好花圈后,开始擦拭墓碑、清理杂草、添上从家乡带来的泥土。随后,在墓碑前倒上三杯家乡的白酒。随着一声“尹义华烈士,家乡人来看望您了!”,大家俯身三鞠躬,向烈士表达深深的哀思。

不知何时,周边围上来许多当地居民,人们纷纷表示,“家乡人来祭拜,烈士应该会很开心的。”65岁的居民吕海清早已红了眼圈,他告诉记者,从上小学一年级,他就开始听尹义华烈士的故事,并且每年都会来祭拜。他说,住在烈士墓附近,很有安全感,“烈士是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牺牲的,他在天之灵还会保护着我们洋河人。”

追忆  奋勇战顽敌 彰显英雄气

在镇上走访的过程中,听说是家乡人前来了解尹区长的事迹,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并且争着讲述烈士的故事。

今年90岁的吕义鸿老人是一名退休医生,他表示曾亲眼见过尹义华烈士。“我家就在当时的区政府旁边,当年我已经十四五岁了,对尹区长有着很深的印象。”老人表示,尹区长“五尺多高”,上中等个子,人很壮实,面庞白净。

“本地姓耿的匪首被国民党残余势力利用了,他们纠集了一批人,准备夜间围攻区政府。当时区里也得到了消息,其他人撤离转移时,尹区长主动要求留下与其他同志一起战斗,由于力量悬殊,区里当时牺牲了两位同志,尹区长也被敌人抓走了。”讲述烈士故事的时候,吕义鸿老人数次提到“英雄气概”一词。

当记者问起是否知道烈士的籍贯履历等,老人表示,只听说是安徽人,是解放信阳的部队留下来的干部,更多情况不太了解。

据了解,当地还有一位叫丁天锡的烈士,是尹义华烈士的警卫员,也一起牺牲了。随后,寻亲小组来到洋河镇白土堰村丁天锡烈士的老家,试图从这里得到更多尹义华烈士的信息。丁天锡烈士的侄子丁庆法表示,据他所知,他的伯父当时给尹义华烈士当警卫员并不久,当夜负伤逃回了家,不久就去世了。

随后,寻亲小组又走访了信阳市档案馆、党史办等单位,查找档案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并没有找到关于尹义华烈士的更多资料记载。

在信阳市档案馆,经过数个小时的翻阅,寻亲小组在一份1949年9月13日出版的《豫南人民报》上,看到一则标题为《信阳半月剿匪,捕获与瓦解土匪四百余》的新闻,文中写道:“……在八月十日至二十六日半个月内,捕捉大小匪首:左其禹、耿忠义、董文义等共二十九人……”对照《信阳县志》对于这次围攻区政府的记载“……7月5日,洋河匪首耿忠益等纠集散匪数百人,夜袭洋河区政府,打死区干部2人,残酷杀害区长尹义华于黄泥沟”,以及吕义鸿老人等当地群众所述,“耿忠义”与“耿忠益”或为同一个人。这意味着,杀害尹义华烈士的匪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3月21日晚,寻亲小组结束了此次寻访。谯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岩表示,他们将根据此次走访获得的资料线索,继续寻找尹义华烈士的亲人,做好烈士褒扬工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