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清在给鸽子添加饲料。
亳州新闻网讯 “鸽子的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不愁销路,发展肉鸽养殖前景很好。”日前,在涡阳县楚店镇李寨村孙火楼肉鸽养殖基地,负责人孙有清一边给鸽子添食,一边高兴地说。
孙有清早些年和妻子在上海做生意,积累一定的资金后,2017年决定到江苏省沭阳县学习养鸽技术。“年轻时没有一技之长,出门打工赚钱很难。现在条件好了,经过市场考察,老婆同意我学习养鸽技术,返乡办养鸽场,带领就业困难的村民一起致富。”孙有清说。
创业并不容易。“快六年了,我和老婆起早贪黑,可以说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好在结果令人满意,现在每年收入已经超过30万元,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务工增收。” 孙有清告诉记者,2017年他学成技术返乡,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养鸽场,开始走肉鸽养殖路。目前,养鸽场有8000多对种鸽、3000多对青年鸽,还有大大小小的乳鸽近4万只,肉鸽养殖产业越做越大。
“自从村里有了肉鸽养殖基地,我就不外出务工了,在基地养鸽子干活,一个月2000多块钱,收入很不错,还能顾上家。”在基地务工已有三个年头的李寨村村民孙金良乐呵呵地说,像他一样在养殖基地务工的村民还有7位,每月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
“养鸽场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他们帮助养殖场解决了不少难题。”孙有清说,“疫情防控期间,镇里干部给我帮了大忙,协调车辆运输问题,解决了养鸽用的饲料供应紧张难题。”
“镇里时刻关注每个村的养殖业发展,切实为养殖户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销售等问题,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跟随采访的楚店镇人大主席陈敬之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李寨村将进一步发挥党支部“领头雁”作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全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积极谋划打造种植、养殖样板基地,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带动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就业增收,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