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加快”看亳州】科技创新驱动 亳药产业“提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工作人员查看中药材种苗繁育情况。

亳州新闻网讯  安徽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中医药历史悠久,素有“南新安、北华佗”之称。近年来,我市借助科技力量,加快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4月12日,在安徽济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提取、浓缩、干燥、制剂加工、胶囊填充等工艺流程,一盒盒疏风解毒胶囊打包成箱。检验合格后,这些中药产品将被送往全国各大医院、药房以及欧盟国家。

该公司是一家从事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独家产品疏风解毒胶囊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等,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专利金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9次入选国家新冠感染防治相关诊疗方案(指南)。

“我们是安徽省首家获得中药配方颗粒GMP认证的企业,依托‘安徽省中药配方颗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药提取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中医药创新平台,累计实现500余种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及销售,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安徽省工业精品等荣誉。”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济人药业是我市坚持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中医药制造业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制定,济人药业、九洲方圆制药、协和成药业完成配方颗粒国标省标备案品种954个。同时,持续推进中药饮片企业转型发展,引导中小型企业做大优势单品种,现有省级“专精特新”药业企业58家。2022年,全市中医药产业规模1664.1亿元。

种子是中药质量的源头。过去,由于中药材种子种苗以“就地采收——就地留种——就地再栽培”为主,生长性能和药用性能稳定性得不到保证。为此,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亳州道地中药材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和引进、繁育基地和组培繁育中心建设。

在亳药集团兴禾公司组培繁育中心无菌操作车间,生产人员正在对白术、半夏、亳菊种苗进行接种,以加快中药材育种速度,缩短种植周期。

“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加上药农往往自繁自用,导致种苗的抗逆、抗病等能力不断下降。”亳药集团兴禾公司研发人员赵梦茹告诉记者,通过组培技术,可以实现种苗提纯复壮与脱毒快繁,恢复原有的优良品种特性,长出来的中药材品质好、产量大、效益高。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了25个中药材品种的组培技术体系。

“去年底,兴禾公司组培繁育中心被公示为亳州市工程技术中心,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肯定。”亳药集团负责人杨忠表示,近年来,国家和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该公司将抢抓发展新机遇,加快推动亳州中药产业创新发展。

我市将坚持科技赋能,继续做大做强现代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医药生产领域向“药、食、健”高端化延伸,以中医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制造集群化、业态多元化,力争2023年实现中医药产业规模1800亿元,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10%以上。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