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读书日。回想自己的读书生活,不惑之年的我有太多太多的感触。岁月悠悠,春去秋来,书籍就好像我的一位知心好友,风风雨雨,日日夜夜,相伴左右。
我与书籍结缘在初三那年。 曾经我以为书籍就是语文课本。小学时也有同学带小人书,《西游记》之类的,但是长辈们是不允许看的,说那是小说,是闲书。我们只能读学校发的语文课本。初三那年,因为病假休学,我留级到下一年级。陌生和孤独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有一天,我以前的班长来到我的新班级找到我,说是退团费给我,还带给我两本书《微型小说选刊》,他说那两本书是借给我看的,团费夹在了书里。
我至今也没想明白班长怎么会突然借给我那两本书,可恰恰是那两本书让我对书籍产生了好感,读书成了我的一个生活习惯。原来读书竟然有这么奇妙的感觉,不用去想读的书要不要背诵,要不要考试,我们只需要去读,一个字一个字去读。后来学校旁边的小卖部有旧书租,我特意租那种厚厚的书,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不是因为故事情节多么吸引我,那时根本读不懂,我只是喜欢那种有书可读的感觉。
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力量是在高中。那时虽然自己每天都在学习,可是成绩一直在下滑,曾经农村中学的优秀生竟然成了城里高中的学困生。奇怪的是,成绩再不好,我却从未放弃去大城市上大学的梦想,总感觉自己能考上。不知自己哪来的自信,内心如此强大。后来我知道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尤其自己喜欢读豪放派诗词。坚持读书,即使面对再大的失败,也能坚持自我,砥砺前行。就像苏轼在词中写的那样: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走上工作岗位后,每每看到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自暴自弃时,我很心疼。少年正是读书时,我鼓励他们多读书,读伟人传记,读励志小说,让他们明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个人跌倒了不能趴下,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站起来,那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说,“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自信自强,内心强大,唯有读书。朋友们,每天挤一点时间,选一本好书,一起来读书吧!
作者:谢双枝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