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路上不能有半点浮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成功学”大师杨涛鸣以涉嫌诈骗被宁波警方逮捕。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也让这位拥有“全球知名演说家”“行销大师”“教育家”“企业家”等众多炫目头衔的“大咖”火出了圈。这次警方重拳出击,打击违法犯罪,整治行业乱象,可谓大快人心,令人称赞,同时这位“大师”能让这么多人上当受骗,其“能力”不可谓不大,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教训不得不让人深思。

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台上的“杨大师”滔滔不绝,声嘶力竭,谈古论今,无所不知;台下的学员沉浸其中,聚精会神,认真听课,乐此不疲。现场气氛热烈喧闹,台上台下互动频繁,用“众星捧月”这个词一点也不过分。这样的场景仔细深思后,却折射出人对所谓“成功”追逐的浮躁心理。

“杨大师”之所以会“成功”是在于他抓住了一些人内心对成功的渴望,通过过度包装、编造故事、编织梦想,售卖“成功”的速成之法,“大师”的这一剂“良药”与浮躁的心态结合,立刻就产生了强烈的化学效应。听一堂演讲几万,购入一套课程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学员也会毫不犹豫,幻想能够得到“大师”真传,期望“大师”倾囊相授“成功真经”。

可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师”赚得盆满钵满,锒铛入狱;学员内心得到慰藉,并无所得。让那些幻想着成功就在眼前、触手可及的人大失所望,如梦初醒。

“大师”的伎俩只要有点常识就可以识破。“杨大师”售卖的所谓成功之道,实际就是“忽悠之术”,传播的所谓“速成之道”,实际就是“精神传销”,给予的所谓“成功学”,实际上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自我欺骗。猛一听,很过瘾,很有道理,在实际工作中却毫无用处。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甘愿上当呢?

个人认为,一些人对成功的渴望、想走捷径是内在动因,间接经验是可以借鉴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不能忘记的是,仅仅通过一堂演讲,几次课程就能实现“毕其功于一役”的成功,就是梦想一蹴而就的“质变”,这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我们知道一个朴素的道理就是“实践出真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对成功经验的汲取,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扩展的。所以,成功既没有标准母版,也没有轻而易举的翻版,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版,更没有拿来就能套用的再版。

因此,成功没有所谓的捷径,通往成功的路上也不能有半点心态的浮躁。浮躁的心态会遮蔽我们的思想,侵蚀我们的理性,让我们在别人设下的“狂欢的宴会”中迷失自己。唯有实干苦干,才是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