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成长的路上,孩子也会出现各种各样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作为一位教授孩子学习国学经典的老师,我最近就遇到了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例,越发觉得最好的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孩子成才,更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
记得在学习《论语》的时候,一位家长愁眉不展地说:“孩子不愿意住在宿舍,非要单独校外租房,并且必须安装空调。如果让他住集体宿舍,受干扰学不好不要怨他。我们苦口婆心也说不通,看您可能想办法劝劝他。”当时我们正在学习《论语》雍也第六,于是我就给孩子们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对孩子们说,孔子的学生颜回,住在这样简陋的地方,吃着最简单的饭食,却能成为春秋末期鲁国的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是孔子最得意最好学的门生,还被尊称为复圣颜子!请问孩子们,学习好坏、成功与否和环境有关系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没有!”我说是呀,任何成绩的取得,决定因素是学习的态度,是付出的多少,不是奢侈的环境才能学习好,节俭才是最美好的品行。后来,听说,这个孩子再也不要求租房了,后来还以高分考入了高中。
在食堂里,经常看到孩子们把肉夹馍、汉堡包、牛奶等食物吃一半就随手扔掉,毫不在意。后来上课时,我用戒尺指着墙上贴的“朱子家训”让孩子们跟我读:“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对孩子们说:“一粥一米也不应该浪费,因为它们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从播种开始,施肥除草、浇水灌溉,经过辛苦且漫长的劳作付出,才能收获粮食,还要通过辛苦的加工,粮食才能变成美食,而父母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节省下来的钱给你们买好吃的,结果你们没吃几口就扔掉了。我想问问,你们有什么资格这样做呢?你有没有尊重种地的农民伯伯?有没有尊重你的父母?
上完这堂课后,就很少看到孩子们乱扔食物了。
在我父母家里,小小的卫生间里永远有个大盆,里面装满了每次用过的洗衣洗菜的水。有一次过年的时候,妹妹给父亲说:“爸,以后我给你缴水费,把这个盆里的水倒掉拿出去吧,太占地方了。”一向慈祥的爸爸听后发怒了,他把我们姊妹几个叫到桌前围坐一起给我们上课:“你们都成家立业了,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忘本。李商隐在《咏史》里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他告诉我们,纵览历史各朝各代,凡是贤明的国家幸福的家庭,成功都源于勤俭,衰败皆因为奢华,节约就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明代的文学家陈继儒创作过一篇散文《集灵篇》你们都看一看,其中也说‘惟俭可以助廉’。唯有节俭不奢侈才能培养自己的德操,才能清廉不贪腐、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在父亲的教育下,我们各家都在洗手池下放个盆接水,洗脸的水再用来冲坐便,这也成了我们家的优良传统!
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什么身份,都是社会中的一员,都应该立足岗位立足家庭,弘扬俭以养德,助推清正家风,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下一代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