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北魏,有一位来自蒙城的元皇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说起山西大同,我们会想起什么?是云冈石窟,还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不论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还是促进民族交融和文明进程的孝文帝改革,都离不开北魏历史上三个年轻有为的君主,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和孝文帝拓跋宏,而这三个君主都与来自安徽蒙城、死后被追封为元皇后的李姑娘有着至亲至爱的关系。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正是文成帝拓跋濬统治的时期,文成帝的皇后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冯太后冯淑仪。当年13岁的拓跋濬第一眼看到了入宫为奴的李姑娘,随之便坠入了爱河,很快就有了爱情结晶。

那李姑娘又是怎样进入北魏后宫的呢?

东晋灭亡后,中国进入了长达169年的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既是民族大分裂的时代,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南朝承自东晋,有宋、齐、梁、陈四朝,均以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为都城。北朝呢,承自16国,先是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李姑娘本来是南朝宋文帝时代的蒙城女子,父亲是当时的济阴太守李方叔。济阴大致就是今天的山东菏泽定陶,可见这李姑娘本是大家闺秀,可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北朝经常到南朝来掠夺财物和人口,貌美如花的李姑娘在公元450年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侄子拓跋仁给掠走的。公元453年,拓跋仁谋反被杀,家人全部入宫为奴,李姑娘就这样进入文成帝拓跋濬的视线。

李姑娘和文成帝一见钟情,一年后他们的儿子拓跋弘出世,拓跋濬喜出望外,对李姑娘更是宠爱有加,在拓跋弘2岁时就把他立为了太子。

公元465年,26岁的文成帝病逝,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即是献文帝。按照汉人国家的惯例,母亲终于等到了儿子亲政的这一天,应该尊为皇太后,享受荣华富贵和天伦之乐。但是,事实远比想象中残酷。北魏拓跋氏一直实行“子贵母死”的制度,李夫人在她儿子2岁那年被立太子时,就惨遭赐死,长眠于地下十年后,年仅24岁的嫡母冯淑仪被尊为皇太后,死去的李夫人被追封为元皇后。

献文帝是个有作为的北魏第六代皇帝。据史书记载,他“聪睿机悟,仁孝纯至,礼敬师友”。不由得让人想起他出身官宦人家的亲生母亲,受儒家思想浸润而带给他的影响。他亲政以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广文化事业,尤其是继续开凿云冈石窟,发动北魏历史上第三次扩展疆域的战争,收青、齐于版图之中,为孝文帝南迁打下了基础,而垂于青史。

李夫人的孙子孝文帝更是千古明君,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借由祖父拓跋濬、父亲拓跋弘为他奠定的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大刀阔斧改革政治制度,全面推行汉化,迁都洛阳,极大地推进了北魏的文明进程,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我们去到大同,去到云冈石窟,不妨放缓脚步,细细感受1500年前的风云变幻、爱恨情仇,凭吊这位来自蒙城籍籍无名的元皇后,或许正是因为她的出现,才有了北魏政权历史上的辉煌时期。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